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在年12月发布了“我国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专家共识”(魏世辉教授与吴文灿教授执笔),对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ETOCD)的规范与推广起到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诊治的整体水平。第三届眼科内镜微创外科国际研讨会于年6月29日至7月2日在温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汇总了我国应用内镜导航系统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和眼眶外伤的最新进展,《国际眼科时讯》小编现将相关的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鼻内窥镜下直接经后组筛窦或蝶窦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袁洪峰李佳谭念周立萍敬晋
医院眼科
目的: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常规手术入路是通过切除钩突,开放前组筛窦、后组筛窦及蝶窦,然后再行视神经管减压术。但大多数情况下视神经管都位于蝶窦外侧壁,少数位于后组筛窦,因此,只需开放蝶窦及后组筛窦就可以完成视神经管减压,不需要损伤前组筛窦及钩突等正常结构。所以我们采用直接通过开放后组筛窦或蝶窦的方法进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目前已完成18例,现报告如下。
方法:年12月到年3月共18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右眼11例,左眼7例,受伤5天到2个月不等,视力无光感到光感不确定,RAPD阳性,PVEP无波型,术前常规甲强龙冲击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三天,视力无改善。采用全麻下手术,以中鼻甲及鼻中隔之间入路,暴露上鼻甲,切除1/3到1/2上鼻甲,暴露蝶窦开口,开放后组筛窦,如视神经位于蝶窦则向下及向外方扩大蝶窦口,完全开放蝶窦,磨除视神经管壁,切开视神经鞘膜,放入含有鼠神经生长因子及曲氨奈德的明胶海绵。术后常规处理。
结果:术后1周视力,无光感8眼中6眼视力无改善,2眼由无光感提高到光感,5例光感患者,1眼视力无无改善,4眼视力提高,4例手动患者,术后视力全部提高,最好达0.1。4例数指患者,术后视力全部提高,最好达0.12。18例患者术后鼻部出血都很少,有1例出现脑脊液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没有明显的鼻部不适。
结论:1.直接经后组筛窦或蝶窦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与传统入路相比,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由于中鼻甲及鼻中隔之间的入路较狭窄,与传统入路相比,手术操作较困难,尤其是鼻中隔偏曲严重的患者,最好采用传统手术入路。3.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新法更适合眼科医生掌握,学习曲线相对较短。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鼻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术,蝶窦,筛窦
内窥镜下经蝶筛径路视神经减压术联合激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短期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余波1龚灿2马颖洁1吴文灿1
1温州医医院
2医院眼科
目的:介绍内窥镜下经筛蝶径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短期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例小于5天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用甲基强的松针治疗3天,其中名患者激素治疗后视力无显著提高。术后局部和全身使用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根据术前视力,患者分为A组(无光感组)和B组(有残余视力组)。
结果:例手术患者中,70例视力有提高,有效率为59.8%。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44.8%和80.0%。B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x2=14.,P<0.05)。
结论:内窥镜下经筛蝶径路视神经减压术联合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短期外伤性神经病变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有残余视力患者疗效好于无光感患者。然而,对于无光感患者也可能通过治疗提高视力。
关键词:内窥镜下经蝶筛径路视神经减压;激素;神经生长因子
Theout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