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个赞
再走吧
年成考倒计时
还剩
1
0
天
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生。
《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大课题,历史证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D)
A.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B.靠引证马克思关于某一问题的某一论证来解决问题
C.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
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D)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3.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党的八大
C.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C)
A.解放思想
B.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
D.自力更生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论断,指出了邓小平理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D)
A.一方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B.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一方面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
D.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6.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其最根本的依据是(C)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不能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B.邓小平理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
D.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是在(C)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8.邓小平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主义,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科学发展观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B)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C.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
D.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认识
10.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D)
A.年党的十四大报告
B.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C.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
D.年11月1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而贯穿其中的是(C)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趋势
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是(A)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共同富裕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C)
A.坚持执政为民
B.坚持立党为公
C.坚持与时俱进
D.坚持党的领导
14.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C)
A.以人为本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5.在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中,可以直接解释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的是(C)
A.坚持以人为本
B.可持续发展
C.协调发展
D.全面发展
16.“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战略思想的第一要义是(D)
A.以人为本
B.协调
C.可持续
D.发展
17.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A)
A.毛泽东
B.江泽民
C.邓小平
D.胡锦涛
18.所谓精髓,就是贯穿一切的、内在的能赋予理论生命力的东西,是理论体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19.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A)
A.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B.科学发展观中
C.“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中
D.“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
20.面向21世纪,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的思想是(A)
A.与时俱进
B.开拓创新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不懈探索实际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由此可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四个基本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它包含三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包含以下三点: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辨析题。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也不完全是中国的。
答案:
错误。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既完全是中国的,又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在宗旨、目标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争取解放的思想武器。(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完全是中国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许多问题靠熟读、熟背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照搬照抄外国经验是不能解决的,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答案:
错误。
这个命题混淆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称。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否则会重蹈覆辙,导致重大的失误。邓小平理论九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体而展开的。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案: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l年,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更无法照抄别人的经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和方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是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了解和懂得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的特点、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达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之完整的、统一的、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也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制,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融合。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之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试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答案: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红线,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其基本内容。(1)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2)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事求是、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把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好。
《教育理论》
一、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健康主要是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答案:
错误。
(1)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2)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心理健康已成为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和迫切的问题,正在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2.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答案:
错误。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技能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答案:
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大类。
(1)动作技能的,特点:动作对象的特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智力技能的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2.创造思维的基本特点及其过程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创造思维的基本特点:思维的敏感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特性。
(2)创造思维的过程主要包括:准备、酝酿、豁朗和验证四个阶段。
3.记忆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记忆的良好品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识记的敏捷性。
(2)记忆的精确性。
(3)保持的持久性。
(4)记忆的准备性。
八、论述题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思维发挥的环境;
(2)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发展发散思维,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
(4)采取行之有效的创造思维训练策略。
《医学综合》
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骨是一种器官,它的构造包括(B)
A.骨髓、骨密质、骨膜及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B.骨质、骨膜、骨髓及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C.骨质、红骨髓、骨膜及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D.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及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E.红骨髓、黄骨髓、骨质及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2.肋(A)
A.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
B.分为真肋和浮肋
C.第8~12对肋形成肋弓
D.第2对肋骨与胸骨角侧面的肋切迹形成关节
E.无上述情况
3.下列哪个结构在体表摸不到(A)
A.骶岬B骶角
C.耻骨结节D髂前上棘
E.髂结节
4.不属于咀嚼肌的是(E)
A.咬肌
B.翼内肌
C.翼外肌
D.颞肌
E.颊肌
5.股四头肌麻痹时,其主要运动障碍是不能(C)
A.内收大腿
B.伸大腿
C.伸小腿
D.屈小腿
E.外展大腿
6.小肠的描述,错误的是(D)
A.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
B.成人全长约5~7m
C.是消化吸收最旺盛的部位
D.全部被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活动性较大
E.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7.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分头、体、尾三部
B.在第1、2腰椎水平横卧于腹后壁
C.胰头被十二脂肠环抱
D.胰尾抵达左肾门
E.胰既是消化腺也含内分泌细胞
8.肾的构造(C)
A.肾髓质由肾锥体和肾柱构成
B.肾乳头开口于肾盂
C.相邻的几个肾小盏汇成一个肾大盏
D.肾柱是肾髓质伸入肾皮质内的部分
E.肾大盏出肾门汇合成输尿管
9.射精管开口于尿道的(A)
A.前列腺部
B.膜部
C.尿道球部
D.海绵体部
E.舟状窝部
10.体循环终止于(C)
A.全身各毛细血管
B.左心房
C.右心房
D.右心室
E.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11.胸导管(C)
A.起始部位于腹主动脉前方和膈脚之间
B.由左、右腰干和左、右肠干汇合而成
C.收纳下半身及左侧上半身的淋巴
D.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沿脊柱左前方上行
E.行于胸主动脉后方
12.不属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是(C)
A.空、回肠动脉
B.回结肠动脉
C.左结肠动脉
D.中结肠动脉
E.右结肠动脉
13.头臂静脉由以下哪两种静脉汇合而成?(C)
A.颈外静脉与锁骨下静脉
B.颈外静脉与颈内静脉
C.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
D.左、右头臂静脉
E.锁骨下静脉与头静脉
14.虹膜(D)
A.位于眼球血管膜的中部
B.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C.从房水中获得营养
D.分隔眼前房和眼后房
E.后方紧连脉络膜
15.头部旋转运动的感受器位于(C)
A.前庭膜
B.基底膜
C.壶腹嵴
D.椭圆囊斑
E.球囊斑
16.成人脊髓圆锥下端平齐(A)
A.第1腰椎下缘
B.第2腰椎下缘
C.第3腰椎下缘
D.第12胸椎下缘
E.第1骶椎下缘
17.行程中绕肱骨外科颈的神经是(A)
A.腋神经
B.肩胛下神经
C.肌皮神经
D.桡神经
E.尺神经
18.大脑皮质的中央前回(C)
A.位于中央前沟前方的脑回
B.位于顶叶
C.中部与上肢运动有关
D.全部由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营养
E.一侧损伤时,出现对侧三偏征
19.手的鱼际肌萎缩是由于损伤了(D)
A.肌皮神经
B.桡神经
C.腋神经
D.正中神经
E.尺神经
20.支配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的神经是(C)
A.腓总神经
B.腓深神经
C.腓浅神经
D.胫神经
E.坐骨神经
《生态学基础》
一、填空题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2.农田防护林带,按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可分为不透风结构林带、硫透结构林带和通风结构林带三种结构类型。
3.水成土壤属于隐地带性土壤。
4.温带草原和荒漠群落,一年生植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5.相对静止稳态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问的数量比例适当,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量大体平衡。
6.植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7.生物群落对其周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
8.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实际的增长率极小。
9.反馈控制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
10.太阳能的数量和分布,对任何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都是基本的决定因素。
11.昼夜节律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所造成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使能量输入成为一种周期性变化。
12.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13.广义的共生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1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改进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5.地形因子通过影响光照、温度等因子而对生物起作用,因而属于间接因子
16.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 3大类。
17.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18.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根据其来源途径不同,可分为太阳辐射能和辅助能两大类型。
19.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0.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l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青藏高原的小麦产量高主要是受日照长度的影响。(×)
42.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43.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44.野外我们第一眼就可以区别出森林和草地,首先依据的是生活型。(√)
45.为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应该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46.相对于限制因子来说,改善主导因子获得的效益最大。(×)
47.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48.某些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黏液等物质来降低冰点,增强抗寒能力。(√)
49.向日葵、甜菜、高粱和棉花属耐酸性植物。(×)
50.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联系电话
学校地址
菏泽牡丹区中华西路万象城B2栋
成武县先农坛街中段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