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立正向前看,手掌足尖也向前。
2.骨的分类—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角—平对第2肋软。
4.脑颅8:包括顶骨2、颞骨2、额骨1、枕骨1、蝶骨1、筛骨1。
5.面颅15:包括泪骨2、颧骨2、腭骨2、下鼻甲骨2、鼻骨2、上颌骨2、犁骨1、舌1、下颌骨1。
6.翼点是由额、顶、颞、蝶四块骨连结处构成的“H”形骨缝。
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8.腰椎穿刺时由外向内依次经过的韧带是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
9.脊柱可见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其中,颈、腰二曲凸向前,胸、骶二曲凸向后。
10.胸锁乳突肌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11.竖脊肌收缩时使脊柱后伸,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
12.缝匠肌是全身最长的肌,呈扁带状,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13.股四头肌:是全身最大的肌,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可屈大腿。
考点2:消化系统1.消化管是指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2.消化腺按体积的大小和位置不同,可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两种。大唾液腺+肝+胰=大消化腺。
3.食管的狭窄—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膈处,距切牙约40cm。
4.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胆囊动脉通过。
考点3:呼吸系统1.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及以下各级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2.左主支气管细而长,走行比较横平,右主支气管粗而短,走行较垂直。
3.肺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内侧面中央微凹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的部位。
考点4:泌尿系统1.肾的位置: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为腹膜外位器官。右肾比左肾略低1~2cm,约半个椎体。
2.肾的被膜自内向外可分为3层:即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3.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狭窄在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起始处);第二狭窄在跨越髂动脉入小骨盆处;第三狭窄在穿入膀胱壁处。
4.膀胱三角: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域。此区粘膜光滑无皱襞,是肿瘤和结核好发部位。
考点5:生殖系统1.精索部是结扎输精管的部位。
2.输卵管:子宫部—穿子宫壁内的部分。峡部—短而细,临床输卵管结扎常选部位。壶腹部—较粗,卵子常在此受精。漏斗部—呈漏斗状,末端有许多游离的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具有搜寻卵子的作用,也是临床手术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考点6:脉管系统1.心的位置:心位于胸腔中纵隔内。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
2.心的外形:心呈倒置圆锥形,纵轴斜向左前下方。心的外形可归纳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沟。
3.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静脉→各级静脉属支→上、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管→右心房。
4.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属支→肺静脉→左心房。
5.主动脉弓:三大分支自右至左依次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6.大隐静脉(全身最长的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内侧,于内踝前方上升,沿小腿、大腿内侧上行,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注入股静脉。
7.肝门静脉的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附脐静脉、胆囊静脉。
8.胸导管:是最大的淋巴导管道。起始—乳糜池,位于第1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走行:沿脊柱走行,穿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腔,注入左静脉角。
9.右淋巴导管: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膈干,三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
考点7:感觉器1.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是: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
2.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房水:由睫状体产生。流通途径:房水→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4.视近: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折光增强。
5.视远: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拉紧→晶状体变薄→折光减弱。
6.椭圆囊和球囊:位于前庭内,为互相通连的两个膜性囊。内有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也是位置觉感受器。感受直线变速运动
考点8:神经系统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端平第1腰椎体下缘。
2.延髓、脑桥和中脑合称脑干。
3.脊神经共31对。
4.正中神经:由来自于外侧束和内侧束的两个根合成,伴肱动脉下行至肘窝,在前臂前群肌深浅两层之间下降,经腕管入手掌。损伤后表现为“猿手”。
5.尺神经:由臂丛内侧束发出,初伴肱动脉下降,继而绕过尺神经沟至前臂伴尺动脉入手掌。肱骨髁上骨折最易损伤尺神经,表现为“爪形手”。
6.桡神经:由臂丛后束发出,沿桡神经沟下行至前臂及手背。肱骨中段骨折—损伤后表现为“垂腕”。
7.腋神经:由臂丛后束发出,绕肱骨外科颈行向后外,肌支支配三角肌,皮支布于肩部皮肤。损伤后表现为“方肩”。
8.股神经: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股动脉外侧进入股三角,肌支支配股肌前群,皮支支配股前部皮肤。股神经损伤,股肌前群瘫痪,膝跳反射消失。
9.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
10.胫神经: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胫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小腿后群肌无力,足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站立,内翻力弱,足底皮肤感觉障碍明显。由于小腿前外侧群肌过度牵拉,使足呈背屈、外翻位,出现“钩状足”畸形。
11.腓总神经绕行腓骨颈处位置表浅,易受损伤。受损伤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同时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明显。
军队文职医疗岗招聘+人宣传手册必背考点必备手册扫码回复文职,即可免费领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