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杂志之旅推送的第篇文章
文丨予青·主播
钟声
昨日,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则令人心痛的消息:
1月20日下午,医院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该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手臂被严重砍伤。
此外,在与歹徒搏斗中,还有一位医护人员、一名志愿者与一位家属患者受轻伤。
图片来源:网络
愤怒、痛苦、忧虑、悲伤......
或许所有关于负面情绪的形容词叠加起来,也无法表达我现在的心情。
那把刀不仅砍在了陶勇医生的手臂上,更深深插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胸口上。
看着陶勇医生被砍得血肉模糊、白骨外露的手,我的心也在滴血。
这,可是一条能给无数人带来光明、能拯救无数生命的手啊!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避免“白衣天使”们受到恶意伤害?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停止这样“自毁长城”的行为?
01伊始,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登出了新年的第一篇文章:《ProtectingChinesedoctors》(保护中国医生)。
它的配图内容,是一件白大褂。
上面猩红的鲜血,是那么刺眼。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一周前,医院的杨文医生因被一名疯狂的患者家属刺伤脖颈,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
一时间无数人为之悲痛不已,无数人呼吁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更有很多人,把这起事件视为国内医患关系严峻的缩影。
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篇呼吁性的文章发表不到3周,陶勇医生就再次遭遇了这样的伤害。
现场群众称,歹徒手持菜刀袭击陶医生,而陶医生当场倒地,后脑勺与手臂都有伤口。
要不是中途有其他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勇敢地站出来阻拦,他有可能已经遇害。
因此,这名穷凶极恶的歹徒根本就是冲着陶医生的性命而来的!
鲜血溅落一地的现场,看上去是那样的触目惊心。
图片来源:网络
02很多人不清楚,陶勇医生受伤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他手臂“伤可见骨”、“手掌、手臂正中神经、尺神经离断”的受伤程度来看,他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是终生,都没有办法再拿起手术刀。
我直截了当地说:这是一场中国眼科医学的灾难!
因为像陶勇这样优秀且不可替代的医生,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培养了。
医院的网站上,我查看了他的简历:
图片来源:网络
本科就读于北大医学部,28岁成为医学博士,32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37岁开始在医院任主任医师。
同时还是博士生导师、教授,获得荣誉无数,在学术界颇有建树......
“医学界”、“不到四十岁”、“博士生导师”,其中的分量我想大家都非常清楚。
这样的人,本该是未来中国眼科医学顶梁柱一般的存在。
一位医生痛心疾首地说:
“目前,全国有大约3万名眼科医生,而有能力做白内障手术的只有几千人,像陶勇医生这样精通眼底手术的人还要再少一半。”
“同时,医院的主任医师,他每年最多能做几千台手术,帮助上千人重见光明,在这些手术中,还包括了大量不收任何费用的、公益性质的手术。”
“以他目前的年龄来看,他至少还能够为医学奉献二十五年以上的时间,更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基层眼科医生。”
试问,这样的损失,我们有谁能承担得起?
在陶医生受伤之后,一位年轻女孩急医院的急诊室。
经过了解,这位女孩患有视网膜脱落症,是陶勇医生的病人。
原本她将于21号接受手术治疗,但现在这台手术显然已经没有办法进行了。
我们知道,视网膜脱落一旦发生,时间就是光明的希望,必须争分夺秒。
越早手术,视力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无法及时做手术的她在慌乱中只能求救于急诊科。
然而,这样的手术绝不是一般的科室、一般的医生能够进行的,纵使急诊室里的医生极力想要伸出援手,但最后也只能无奈地告诉她:
“对不起,我们急诊做不了这个。”
图片来源:网络
而像她这样已经和陶勇医生预约了手术的病人,还有个。
03然而令人寒心与无法理解的是,在目睹了如此惨烈的现实之后,依然有人认为这是一件“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
对此我只想说,这起伤人事件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医患矛盾”,而是彻彻底底的犯罪!
你们知道这样的言论会给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带来多大的伤害吗?
事发后,很多医生吐槽:“早知道我当初就不学医了。”
但事实上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在袭击发生的第二天后,一位网友拍下了前一天受伤的一名眼科医生带伤给病人看病的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
他头上的刀伤还没有愈合,或许还没有走出被袭击的心理阴影。
他完全可以选择休假,但是他放不下自己的病人。
看,这就是某些人口中“有问题的医生”!
04医院是一个无声的战场。
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是与病魔斗智斗勇的战士。
每当疫情发生时,他们永远战斗在第一线。
近日,“钟南山”成为了微博上最火热的名字。
面对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位已经84岁高龄的院士,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再次“挂帅出征”,亲临武汉指导防疫工作。
为什么是“再次”?
在17年前的那场扫荡亚洲的“非典”疫情中,钟南山奋不顾身地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
当绝大部分人对这个恐怖的病毒避之不及时,他的一句话震撼了国人: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他夜以继日地守候在那些传染性极强的病人身边,最多曾经连续工作了38个小时,为无数病人带来了求生的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当他自己身体出现类似症状,被高度怀疑感染时,他却拒绝接受常规治疗,不让医生传播他生病的消息。
“如果让外人知道钟南山得了非典,那影响岂不是更大了?”
“我对这个病很熟悉,我感觉就是普通的肺炎。”
为了不引起医护人员的恐慌,他把自己隔离在家自行治疗。所幸5天之后,他的症状消失了。
来不及庆幸,逃过一劫的他便再次奔赴了抗击“非典”的战场。
不仅仅是钟南山院士,其他医护人员也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一个人被传染了,就立马会有另一个人来接替工作。
在整个因“非典”疫情而死亡的人数中,医护人员所占比例高达三分之一。
而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里,也已经有15位医护人员受到了感染。
全国的医疗系统开始紧急抽调人员,他们不仅失去了在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更得面对目前充满未知的敌人。
图片来源:网络
他们的付出与牺牲,常人难以想象。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尊重。
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给医护群体打上标签,是极不负责任的。
从立志成为一位医疗工作者开始,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就已经做好了觉悟。
图片来源:网络
医疗系统的正常运作是社会能够平稳和谐的重要因素。
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够放心地享受生活,才能向着未来追逐梦想。
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你们,为健康与生命保驾护航。
-主播-
*主播:钟声。国家一级播音员,从事电台主持16年,用声音演绎生活。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