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生和死。一件事已经做完了,另一件你还急什么呢?是人,都有七情六欲。是心,都有喜怒哀乐,这些再正常不过了。别总抱怨自己活得累,过得辛苦。
永远记住:舒坦是留给死人的。苦,才是生活。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舍,才会得到。做,才会拥有。人生,活得太清楚,才是最大的不明白。
有些事,看得很清,却说不清;有些人,了解很深,却猜不透;有些理,很想不通,却行得通。总想世界纯澈,却事与愿违,总想事情圆满,却不随心愿,总想人心纯粹,却是一厢情愿……
今后: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人到了一定年龄,渐渐地悟透了一些东西。
记住,宁可装傻,也不要自作聪明宁可辛苦,也不要贪图享乐。宁可装穷,也不要炫耀财富。宁可吃亏,也不要占小便宜。宁可平庸,也不要沽名钓誉。宁可自信,也不要盲目悲观宁要健康,也不要功名利禄。宁可勤奋,也不能无所事事。
世上,没有不快乐的人,只有不肯让自己快乐的心。
现实看淡了,悲伤骨感。人情看淡了,烦恼不填。缘分看淡了,随心聚散。是非看淡了,计较变浅。成败看淡了,顺心自然。得失看淡了,自在坦然。
这辈子,和谁过,怎样过,过多久?有人因为爱情,有人因为物质,有人因为容貌,有人因为前途。
而当这日子真的要和选择的人一起过了,你才明白:钱够花就好,容貌不吓人就行。其实真正幸福的标准,无需理由,很简单,只要笑容比眼泪多,你就找对人了。
人这一辈子:别太真,别太假,别太痴心,别太傻。别太精,别太蠢,别太善良,别太滑。
简简单单做人,无愧于心;本本分分做事,不欺于人。
坦坦荡荡的活着,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情有义的活着,不辜负别人的真心!
一生有多长,也不过三万天;永远有多远,回头看看已走过一半。
走过坎坷,才知平安就好;尝过酸甜,才知平淡就好;历尽兴衰,才知知足就好;费尽思量,才知糊涂最好。
一辈子不长,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好咱下半辈子的平凡生活。
路遥:靠自己生活,灵魂都是安宁的
路遥说:混,很容易,但我不愿意那样,自己得对自己负责。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弗兰茨是在巴黎读的大学,他天赋超人,二十岁那年,就明确了自己的学术生涯。打那时起,他就已经明白,自己一辈子将在大学的办公室、公共图书馆和两三间梯形教室的四壁内度过。一想到这儿,他就感觉要窒息似的。他希望走出自己的生活,如同走出家门到大街上去。”
伏尔泰说:“不确定让人不舒服,可确定又是荒谬的。”一眼能够望到底的生活是很可怕的。
日本上桥菜穗子的小说《梦之守护者》就写出了农村女孩的悲哀:“女孩卡娅说,有时我会变得特别的奇怪,我就想呀,一两年后,这双手就要抱着小婴儿了。再过十五年,那个婴儿又要嫁人了,很快又会抱着她的孩子了。想到这样的未来,有时会觉得非常空虚。农民的女儿到了这个年纪,就大概可以看到她的一生的全部了。”生活如果没有了变化,就成为了一潭死水。有人说:“幸福就是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期待,就是有盼头,盼着生活在未来有所变化。
当然,期待几乎人人都有,有的人积极进取而为之,而大多数人则太过消极与颓废。办公室里,有人总盼着单位涨工资,不断地谈论,甚至还要托人打听小道消息。这就有点守株待兔的味道了,你涨工资了,别人也会跟着涨,甚至物价也会相应提升,想要单纯靠单位涨工资提升生活水准,这不过是一种奢望。有的人,也想创造变化,比如整日里想吃点什么新鲜食物,想到哪里旅游旅游什么的。这种享受型的追求,可能收获的是空虚感。就像我有时玩一天的象棋,或是看了一天的电视,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甚至还有点恶心一样。
生命说短也短,说长也长。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难道不漫长吗?而有的人从不放弃努力,向一个接一个的目标奔去,他们就会自感生命太不够用。生活,最好还是过得充实而有目标。正如尼采所言: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靠自己生活,灵魂都是安宁的。”
路遥表示,我如果当木匠,全力以赴,也会是第一流的木匠。人的生命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是在结果中,结果并不重要。如果论结果的话,人都要死,而且地球也要崩溃,更广阔地看,没有什么伟大与渺小
善良有尺,忍让有度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字经》开篇即是六个字:“人之初,性本善。”
马克·吐温也说:“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心存善念不错,与人为善也对,善心与善行当然值得肯定。
然而,善良若是失去了尺度,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反倒偏离了行善的本意。
我们须得记住的是: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以善相待;不是所有事,都值得你一再退让。
善良若无尺,会伤到自己
看到过一则故事。
有个善人,每天都会给自家门外的乞丐十块钱。
虽然没听到过对方的一句谢谢,还是默默地坚持了整整两年。
后来,善人结了婚,开销变大了,就开始只给乞丐五块钱。
这一次,乞丐说话了:“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
善人回答说:“我结婚了。”
乞丐闻言,一巴掌打在了善人的脸上,怒骂道:“你竟拿我的钱去养女人?”
这其实是个笑话,却又不仅仅是个笑话。
现实生活中,辜负他人的善良,甚至将别人的伸手帮忙看作理所应当,不但不思感激,反而不断索取的例子,比比皆是。
正如孟非所言:
有人请你帮忙,原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
很多人间恩怨,皆出于此。
有些时候,你给出去的善良若无尺度,只知一味满足被帮助者的要求,不但落不到好,反倒会招致祸患。
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在成名之后,被一大堆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缠上,个个都问他借钱。
九年间,他借出去了一百多万,家里有满满一抽屉的借条。
可这一百多万中,收回来的只有两万。
他上门去要账,别人非但不肯还钱,还对他恶语相向。
明明朱之文借给了村民们很多钱,还在默默地在为村里修路,做了不少的好事,口碑却越来越差,成了村里人口中的“白眼狼”。
王小波曾说过:“善良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错误的善良,不会给他人带来天堂,只会拖累你掉进地狱。”
老话说的好,升米恩,斗米仇。
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别人就敢坏到肆无忌惮。
善良若是失了尺度,被伤到的其实是你自己。
忍让若无度,会惯坏他人
有句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从小到大,我们似乎都在被教导:要懂得妥协。
然而,电影《教父》中有句台词说得好: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适时的妥协,是一种进退有度、能屈能伸的表现。
可面对有些人,你的一再忍让,只会滋长对方的肆无忌惮。
三毛在出国游学前,曾被父母再三叮嘱:出门在外,凡事要懂得忍让。
一开始,三毛的确是这么做的。
住进学校宿舍后,她不光把自己的内务整理得井井有条,还经常主动帮室友们把活儿也干了。
久而久之,室友们开始觉得她理应如此,把铺床、打扫卫生、打水等事,都推给了她一个人干。
甚至于三毛的衣柜,都被室友们侵占,成了她们的“免费衣柜”。
三毛在《稻草人手记》中写到:
“他们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如今我真是货真价实成了一个便宜的人了。”
忍一时,不是风平浪静,而是变本加厉;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深渊在侧。
忍无可忍的她,决定奋起反抗,不再做任人随意拿捏的“好人”,亮出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她的硬气,换来的不是继续针对,而是室友们的偃旗息鼓。
她们对待三毛的态度,奇异地发生了转变。
开始及时归还用了她的东西,甚至还会帮她打水、买饭。
正如余华所言:“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弗洛伊德也说:“任何关系,我们都要敢于用愤怒守住自己的边界,人没有愤怒,就像一个国家没有武装。”
忍让若是没有尺度,只会让别人得寸进尺。
反倒是你亮出了愤怒,才会叫别人有所顾忌。
善良应有尺,忍让须有度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做人为什么要拒绝?”
有个高赞回答颇得我心:
“很多时候,‘翻脸’代表着你的底线,保护着你的自尊,代表了在人际交往之中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被尊重。”
正如毕淑敏所言:
“拒绝就是一种权利,你那么好说话,又有谁能体谅你?
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时候,你舍弃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却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们压榨。”
与人为善,本是好事,但若是被别人“绑架”了你的善良,就该懂得及时拒绝;
懂得退让,本是智慧,但若是被一再逼迫,就该知道及时说不。
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言:“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投我以桃,便报之以李;待我以怨,便报之以直。
看到过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小伙子,路见不平做好事,扶了一位老人,反而被讹诈。
在警察调取监控还他清白后,小伙子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选择起诉这位讹人的老人,要求他登报道歉,并索赔一元。
他在乎的当然不是那一元钱,而是很多跟他有着类似遭遇的人都选择了不起诉,结果就是坏人越来越猖獗,不懂得收敛。
如果一直没有人站出来发声,此类事件只会越来越多,还会有更多无辜的受害者。
后来,双方达成了和解,小伙子把老人原本准备登报的钱,以自己的名义捐献给了红十字会。
爱默生说过:“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就等于零。”
一颗良善之心,能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光明。
但在此之外,也要懂得给这颗心武装上“铠甲”,免受无妄的伤害。
往后余生,仍愿你善良,但记得把握好尺度,掌控好分寸,温暖他人,也保护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