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骨间后神经是脆弱的,因为它缠绕在旋后肌的桡骨颈部。旋后肌止点与桡骨的正确分离是保证其安全性的关键。只有当手臂完全旋后,肌肉的插入才完全暴露出来。在有大面积挫伤的情况下,首先确定二头肌肌腱,这几乎总是很容易做到的。沿着肌腱远端,直到囊进入。这又会直接导致骨头表面。旋后肌的起源通常可以通过用湿棉签轻轻擦拭肌肉表面来找到。一旦骨膜下剥离开始,神经相对安全,但过度收缩仍会导致神经失用(见图。4-7、插图和4-13)。桡浅神经在肱桡肌下沿前臂下行。当三块肌肉的“活动肌”被调动和侧向收缩时,它变得脆弱(见图4-5)。桡浅神经若用力回缩,易发生神经失用。因此,在回缩神经时要格外小心,术前要提醒病人,桡神经浅支分布可能在术后早期出现暂时性感觉异常。血管
桡动脉在肱桡肌下沿前臂中部走行。在桡骨前路手术中,它有两次容易受伤:1.肱桡肌活动期间。保护取决于识别动脉。它的两个伴行的共同静脉是最好的手术指南,因为在使用止血带后动脉非常小(见图4-5)。2.在伤口的近端,当动脉经过肱二头肌肌腱内侧时。保持肌腱外侧可避免对该水平动脉的损伤(见图4-13)。桡动脉返流是由肘关节下方桡动脉发出的一束血管。它们包括前、后两组,分别在桡浅神经前、后进入肱桡肌。他们必须结扎,以允许动脉和神经的活动(见图。4-9和4-12)。如何扩大入路
前路入路可完全进入桡骨的整个长度。虽然这种入路很少能伸入腕关节,但这种入路很少能伸入腕关节。概述肌肉两个肌肉群构成前臂前部的肌肉组织:由桡神经供应的三个肌群(肱桡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构成旋后前臂的外侧缘;旋前屈肌由正中肌供应其余的由尺神经组成。屈肌旋前肌群分为三层。在浅层,有四块肌肉从肱骨内侧上髁的共同屈肌起始处开始,向前臂扇形伸展。通过以下简单的操作很容易记住它们。将另一只手的臀部放在内侧上髁上,手掌放在前臂的前面:拇指指向旋前圆肌方向,食指代表桡侧腕屈肌,中指代表掌长肌,无名指代表尺侧腕屈肌(图。4-11和4-12)。中间层由指浅屈肌组成(图4-13)。深层包括三块肌肉:指深屈肌、拇长屈肌和旋前方肌。(第四块深肌,旋后肌,对该区域的外科解剖至关重要,但严格来说不是屈肌[图4-14]。)前臂手术平面的实用解剖有以下三种:桡侧肌和桡侧肌之间的三块肌是桡侧肌和桡侧肌之间的三块肌,屈肌旋前肌群的最外侧(由正中神经供应,见图4-3)。图4-11前臂肌肉和血管的浅层。图4-12前臂浅层已切除,可见血管和神经。正中神经穿过旋前圆肌两个头之间的间隙。注意桡动脉和桡动脉返流的血管束。图4-13前臂中层,桡神经浅支。在伤口的近端,正中神经进入浅表。桡侧腕屈肌。起源。肱骨内侧上髁上屈肌共同起源。插入。第二和第三掌骨的基底。行动。腕屈肌和桡偏。神经供应。正中神经。图4-14前臂深层。尺神经动脉和正中神经位于指深屈肌上。注意骨间前神经和动脉的位置。2.正中神经与尺神经之间:尺侧腕屈肌(由尺神经供应)与屈肌最内侧的趾浅屈肌(由正中神经供应)之间的解剖。3.尺神经与骨间后神经之间:尺侧腕屈肌(由尺神经供应)与尺侧腕伸肌(骨间后神经供应)之间的解剖,见图4-19。4.第一个平面用于桡骨前入路,第二个平面暴露前臂的尺神经,第三个平面用于暴露尺骨。神经和血管
前臂前部的神经血管构筑相对简单:前臂由其神经“构架”。桡浅神经沿前臂桡侧走行,桡动脉位于前臂下半部的内侧(见图4-13)。尺神经沿前臂尺侧下行,尺动脉位于前臂下半部的外侧。正中神经沿着前臂中部向下延伸(见图4-14)。桡动脉和尺动脉都是前臂的交通动脉,它们都是肱动脉的分支。由于肱动脉位于肘关节前部的中部,正中神经位于内侧,尺动脉和正中神经必须在前臂上部交叉,神经浅于动脉;这种交叉发生在旋前圆肌的肌腱区水平(见图4-13)。骨间前神经(是正中神经的一个分支)和骨间前动脉(是骨间总动脉的一个分支,本身也是尺动脉的一个分支)也沿着前臂中部向下延伸,但比正中神经更深(见图4-14)。切口
因为切口横穿前臂的乳沟线,因此产生的疤痕可能很宽。将切口做成一系列柔和的曲线,使皮肤切口更接近前臂的沟线。这样的切口对随后的皮肤修复有减少张力的作用。浅表外科解剖及其ers肌肉浅表外科解剖打开三块肌肉(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与旋前圆肌近端和桡侧腕屈肌之间的平面(见图4-11)。前臂桡侧三块肌肉的活动肌群由桡神经供应。这三块肌肉都是从肱骨外侧上髁的共同伸肌起点开始的(见图4-13)。肱桡肌旋前时前臂旋前,旋前时旋前。因此,在桡骨远端骨折中,如果骨折复位后前臂固定在全旋前或全旋后,则可能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变形力。其作用是前臂处于中立位置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因之一。肱桡肌是人体内唯一从一块骨头的远端开始并插入另一块骨头远端的肌肉(图4-15;见图4-11)。在高位桡神经麻痹恢复过程中,桡侧腕长伸肌是最早接受神经支配的肌肉之一。如果要求从高位桡神经麻痹中恢复的患者延长腕关节,腕关节会随着桡侧偏斜而伸展,因为平衡肌尺骨腕伸肌的神经供应来自骨间后神经。然而,臂桡神经再支配可能是临床和电(通过肌电图研究)诊断恢复期高位桡神经麻痹的最佳方法(见图。4-12和4-22)。桡侧腕短伸肌是一种既不向桡骨也不向尺骨侧偏的腕伸肌。可能与网球肘外侧上髁炎有关。神经和血管
本文报道了桡侧腕短伸肌腱源压迫神经引起的骨间后神经麻痹。浅表外科解剖时必须保留肱桡肌下的两个结构:桡动脉起源于肘窝的肱动脉。近端,它位于二头肌肌腱的内侧,位置有些浅。桡动脉向下时与手臂成角度,位于旋后肌、旋前圆肌、拇长屈肌的起始处和桡骨前表面的下部,在那里可以很容易地触诊到(见图4-13)。桡浅神经在前臂是纯粹的感觉神经。它沿着外侧走,穿过旋后肌、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前臂神经损伤会导致手背侧感觉减退。然而,与这种损伤相关的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感觉丧失,而是可能导致疼痛的神经瘤。当二者在一起时,神经向桡动脉外侧延伸(见图.4-13和4-32)。深部外科解剖及其ers
五块肌肉必须从桡骨上分离,才能完全暴露出骨骼的前部。从近端到远端,它们如下:1.旋后肌2.旋前圆肌3.指浅屈肌4.拇长屈肌5.旋前方肌旋后肌的神经供应,骨间后神经,在进入肌肉时通过一个被称为Frohse弓的纤维弓(见图。4-12和4-13).6弓由旋后肌浅头的加厚边缘形成。在这一点上压迫神经会导致前臂、手指和拇指的所有伸肌瘫痪或功能障碍,这种损伤可能是不完整的。Frohse弓部受压是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原因之一,切开纤维弓可减轻症状。这也是局限于该区域的疼痛原因,可能表现为抵抗性“网球肘”(见图4-13)。旋前圆肌的神经供应,即正中神经,进入前臂肌肉的两个起始头之间(见图4-12)。肌肉尺侧头的位置、大小和质量的巨大变化有时会导致神经在穿过肌肉时被困住,产生旋前肌综合征,类似于腕管综合征,但包括前臂掌侧近端的疼痛和感觉异常。13,14可以理解的是,当肌肉收缩并进一步压迫神经时,就会出现这种综合征。在这种综合征中,拇指的内在肌肉变得虚弱,但受骨间前神经(拇长屈肌、食指和中指深屈肌以及旋前方肌)支配的肌肉则不受影响(见图4-12)。正中神经从指浅屈肌起始纤维弓下通过。它可能被加厚的弓压迫,产生疼痛或正中神经麻痹(见图4-13)。15肌肉的肌腱形成于手腕上方。在功能上,它是四块独立的肌肉;它可以独立地弯曲每根手指,与趾深屈肌的大量活动相反。指浅屈肌起始部的一部分可能需要分离以暴露桡骨轴的前部(见图。4-13和4-15)。拇长屈肌是拇指唯一的长屈肌,必须从桡骨上剥下,以便于取骨(见图。4-14和4-15)。旋前方肌的插入必须剥离,露出桡骨远端的四分之一(见图4-15)。由于前臂完全旋前时肌肉完全放松,一些作者建议桡骨远端骨折应在旋前固定。然而,显然旋前方肌并不是桡骨远端唯一可能的变形力;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复位的最佳位置仍然是一个争论的问题,许多作者现在赞成通过复位然后旋后固定的非手术治疗此类骨折(图4-16)。图4-15前臂肌肉的起源和插入。骨间前动脉位于骨间膜上。肱桡肌。起源。肱骨外侧髁上嵴的上三分之二。插入。桡骨茎突。行动。肘屈肌。前臂旋前肌和旋后肌。神经供应。桡神经。指浅屈肌。起源。肱骨内上髁、肘内侧韧带、尺骨冠状突内侧缘、连接尺骨冠状突与桡骨前斜线的纤维弓。插入。指骨中指面。行动。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屈肌。神经供应。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起源。桡骨前表面中部。插入。拇指远端指骨。行动。拇指主屈肌。神经供应。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起源。尺骨掌面下四分之一。插入。桡骨侧面的下四分之一。行动。前臂旋前肌无力。神经供应。骨间前神经。长掌。起源。肱骨上的普通屈肌起源。插入。掌腱膜。行动。手腕屈肌无力。神经供应。正中神经。指深屈肌。起源。尺骨前表面的四分之三。插入。手指远端指骨。行动。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屈肌。神经供应。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骨间前支双神经供应。尺侧腕屈肌。起源。从两个头。肱骨头:来自肱骨内侧上髁的屈肌总起点。尺骨头:尺骨鹰嘴内侧缘及尺骨皮下缘上四分之三。插入。钩骨和第五掌骨。行动。腕屈肌和尺偏。肘关节屈肌无力。神经供应。尺神经。神经
骨间后神经是前臂伸肌室的运动神经。桡神经的一支,在旋后肌起始的两个头部之间穿过,实际上可能直接与桡骨颈部的骨膜接触。在这一点上,它可能被困在定位不当的钢板或牵开器下面。神经从旋后肌出来后,经过拇长展肌的起点,到达骨间膜。它继续在远端骨间膜到腕关节,它提供一些感觉分支。神经供应来自伸肌共同起源的肌肉和前臂伸肌室的深部肌肉。骨间后神经在桡骨干上三分之一的所有入路中都是脆弱的。虽然如果旋后肌的插入分离,肌肉从骨膜下剥离,神经可以得到保护,但是可以说,桡骨上三分之一部分被覆盖时,唯一确定的保护来自于通过后入路识别和保留神经(见图。4-32和4-33)。图4-16前臂骨。在近端,正中神经通常在旋前圆肌的头部之间穿行,而尺骨动脉则从两个头部深部穿过。旋前圆肌远端,正中神经与尺动脉相连,经趾浅屈肌起始纤维弓下方。然后,它沿着前臂的屈肌方向,大致在中线处(见图。4-13和4-14)。由于正中神经靠近指浅屈肌,有时被误认为是食指浅肌腱。为了区分神经和肌腱,试着在有问题的结构上找到一条动脉:正中神经有正中动脉沿着它的表面运行。来源于骨间前动脉的动脉是原胎轴动脉(见图4-14)。特殊解剖点
掌长肌的主要外科用途是作为肌腱修复的移植物。因为在10%的人群中它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进行手术之前必须在清醒的病人身上确认。要找到它,指导患者在弯曲手腕抵抗阻力的同时,将拇指和小指放在一起。然后,触诊肌腱,它在前臂突出(见图4-11)。注意正中神经在腕掌长肌的正下方。在手掌长肌缺失的病人中,神经实际上可能被误认为是肌腱(见图4-11)。指深屈肌的肌腱位于或低于腕关节水平。因此,肌肉的收缩产生了所有四个肌腱的运动,使其成为一个主要用于力量抓握的大动作肌肉。骨间前神经在正中神经进入前臂后不久由正中神经发出,二者位于旋前圆肌浅头的腱源之下(见图.4-12和4-13)。骨间前神经可能在此时受压,产生骨间前神经综合征:拇长屈肌和深屈肌肌腱至食指和中指,以及旋前方肌麻痹。尺骨骨干外露
暴露尺骨干是所有前臂入路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可以覆盖整个骨骼的长度。暴露采用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的神经平面。两块肌肉都由一个共同的腱膜连接到尺骨的皮下边界,在接近过程中最初暴露的骨骼边界。因为构成神经间平面边界的两块肌肉有一个共同的腱膜,它们在起源处不能分开,而且这个平面很难界定。尺侧腕伸肌的纤维通常必须与腱膜分离。该方法的用途包括:1.尺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尺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治疗3.尺骨截骨术4.慢性骨髓炎的治疗5.尺骨柄部纤维性原发的治疗6.尺骨延长术(Kienbck病)7.尺骨短缩(桡骨远端畸形愈合时)病人的位置
将病人仰卧在手术台上,手臂放在胸前,露出尺骨的皮下边界。将肢体抬高3-5分钟或用软橡胶绷带止血(图4-17)。或者,将肘部放在手术台上时将其弯曲90度。标志和切口标志尺骨的皮下边界可以沿着尺骨的整个长度触诊。在骨的近端和远端三分之一处最容易感觉到。切口
在尺骨的皮下边缘做一个纵向的直线切口。切口的长度取决于暴露的骨头量。如有骨折,切口应在骨折部位居中(图4-18)。间隔平面
神经间平面位于由骨间后神经供应的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图4-19)。浅表外科解剖
从切口的下半部分开始,沿着皮肤切口的同一条线切开深筋膜;继续切割到尺骨的皮下边缘(图4-20)。尽管在中间三分之一处感觉到骨头是皮下的,但尺骨腕伸肌的一些纤维几乎总是要分开才能到达骨头。图4-17患者在手术台上暴露尺骨干的位置。图4-18尺骨暴露切口。在尺骨的皮下边缘做一个纵向切口。在尺骨鹰嘴区,尺骨腕屈肌和肘关节肌沿解剖平面运动。由于肘关节由桡神经供应,尺侧腕屈肌由尺神经供应,所以该平面仍然是神经内平面。深部外科解剖
在外伤导致骨膜裂开的情况下,继续在骨膜外平面进行剥离,根据需要暴露骨的屈肌或伸肌腱。尽量减少软组织剥离,以保持骨折处的血液供应(图4-21)。图4-19神经间平面位于尺侧腕伸肌(骨间后神经)和尺侧腕屈肌(尺神经)之间。图4-20在尺骨皮下边缘切开筋膜。所有分享及看法仅限专业人士交流及参考
参考及图片等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