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尺神经损伤感染
尺神经损伤治疗
尺神经损伤饮食
尺神经损伤医院
尺神经损伤用药
尺神经损伤特征

康复基础小课堂一肩关节功能解剖及生物力学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308/4782744.html

很多人认为自己肩关节疼痛就是得了肩周炎,通过努力锻炼就能治愈。事实上,有很多人可能是由于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等引起的疼痛,盲目锻炼可能会使症状越严重,所以熟悉肩关节的解剖是很重要哟!

肩关节解剖

肩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肩关节由锁骨、肩胛骨和肱骨构成,组成肩肱关节、肩锁关节、肩胛胸廓关节和胸锁关节

肩肱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组成,又叫盂肱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因肱骨头较大且近似圆球,关节盂浅而小,仅容纳肱骨头的1/3,关节囊薄而松弛。所以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又最灵活的关节。但它的牢固稳定性也因此较差,是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定的关节。

肩锁关节:由肩峰与锁骨远端部所构成的半关节,借关节囊、肩锁韧带、三角肌、斜方肌腱附着部和喙锁韧带(锥状韧带及斜方韧带)等组织连接而成。有时关节内亦有软骨盘

肩胛胸廓关节:肩胛骨与胸璧之间并无关节,但在功能上可视为肩胛骨与胸廓结合的机能关节,位置为第2肋至第7肋骨。

胸锁关节:由胸骨与锁骨的近端部所构成的鞍状关节,关节内有关节盘。由锁骨内端、胸骨柄的锁骨切迹与第一肋骨间所形成,被关节囊及韧带围绕固定,其中包括胸锁前、后韧带以及与对侧锁骨相连的锁骨内韧带。

肩关节结构特点

?肱骨头大,而关节盂浅而小,边缘附有盂唇加深关节窝

?关节囊薄而松弛

?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通过(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及肌腱),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键通过

?囊下部无韧带加强,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方滑出,发生前下方脱位

肩关节连结

1、喙肱韧带:起于喙突下,向侧前下方固定于肱骨,相当于冈上肌及肩胛下肌附着点之间。其纤维与关节囊紧连在一起。这个韧带对肱骨头起支持及防止肱骨过度外旋的作用。

2、喙肩韧带:为肩关节上部的屏障,起于喙突外缘,基底较宽逐渐变窄,向外止于肩峰,把肩峰下滑囊与肩锁关节分开。

3、盂肱韧带:为关节囊前部增厚致密的部分,向上向内止于关节盂的盂上粗隆和关节盂唇,分上中下3个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内面,有限制关节外旋的功能。

4、喙锁韧带:为联系锁骨与肩胛骨喙突的韧带,起于喙突,向后上部伸展,止于锁骨外端下缘,分为斜方韧带及锥状韧带。当锁骨旋转活动时,此韧带延长,上肢外展时,有适应肩锁关节20°活动范围的功能。

__________

肩关节周围重要肌肉

三角肌、大圆肌、冈上肌、肩胛下肌、冈下肌、小圆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喙肱肌

三角肌

起点:前束至锁骨外侧1/3;中束至肩峰外侧缘;后束至肩胛冈下缘。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作用:外展、前屈、后伸和旋转上臂

神经支配:腋神经

大圆肌

起点:肩胛骨下角和外侧缘1/3.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内收和后伸并使上臂内旋

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

肩胛下肌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作用:内收,内旋上臂

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

冈上肌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作用:上臂外展

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

冈下肌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外旋上臂

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

小圆肌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上2/3

止点:肱骨大结节

作用:外旋上臂

神经支配:腋神经

胸大肌

起点:锁骨内侧1/2,胸骨柄胸骨体;第一到第六肋软骨前表面,腹部至腹外斜肌腱膜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内收、前屈、内旋上臂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C8~T1,胸外侧神经C5~7,锁骨部C5~6,胸肋部C7~T1,胸大肌表面皮肤是T2~T6

背阔肌

起点:下6个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骨上嵴中间和髂嵴外缘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肩关节后伸、内收、及内旋

神经支配:胸背神经

肱三头肌

起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的盂下结节内侧头起于肱骨后表面外侧头起于肱骨大结节后外侧

止点:尺骨鹰嘴

作用:助肩关节后伸及内收(长头)

神经支配:桡神经

肱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于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

作用:曲肘关节,长头协助曲肩关节,使前臂旋后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

喙肱肌

起点:肩胛骨喙突

止点:肱骨中部,内侧

作用:屈肩及上臂内收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

特殊结构

肩袖:由冈上肌、肩胛下肌、冈下肌、小圆肌的肌腱所组成的彼此相连的腱板,并且与关节囊紧密相连的一种结构。有加固肱骨头与关节盂对接,肩关节回旋和外展的作用。

肩袖的前上部有喙突突出,致使冈上肌腱前缘和肩胛下肌腱上缘分开形成的解剖间隙被称为肩袖间隙。

特殊检查

Droparmtest:被动抬高患臂至外展上举90~°范围,撤除支持,患臂不能自主支撑而发生臂坠落和疼痛即为阳性,提示冈上肌损伤及巨大肩袖撕裂

Emptycantest:也称为倒罐头试验,肩关节水平位内收30°,冠状位外展80~90°,肩内旋,前臂旋前使拇指指尖向下,双侧同时对抗上抬,检查者于腕部施以向下压力,患者觉疼痛、无力为阳性,提示冈上肌损伤

Externalrotationresistencestrengthtest:也称为外旋抗阻试验,患者肩处于内收位,屈肘90°,肘部处于体侧并夹紧。嘱患者抗阻力将双肩外旋,使双手远离体侧,若出现肩部疼痛则为阳性,也提示冈下肌、小圆肌损伤

Lift-offtest:也称为背后推离试验,患者将手背置于下背部,手心向后,然后嘱患者将手抬离背部,必要时可以适当给予阻力,不能完成动作为阳性,提示肩胛下肌损伤

肩部神经及血管

神经:臂丛

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交织汇集而成,先经斜角肌间隙向外侧穿出,继而在锁骨后方行向外下进入腋窝。在腋窝内形成臂丛内侧束、臂丛外侧束和臂丛后束三条神经束。

肩胛上神经(C5、C6):起自臂丛上干,向后走行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继而伴肩胛上动脉一起绕肩胛冈外侧缘转入冈上窝,分布于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肩胛上切迹处神经最易损伤,表现为冈上肌和冈下肌无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腋神经(C5、C6):起自臂丛后束,与旋肱后血管伴行向后外方向,穿经腋窝后壁的四边孔后,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损伤表现为臂不能外展,肩部和臂外上部皮肤感觉障碍。

肌皮神经(C5~C7):自臂丛外侧束发出,向外侧斜穿喙肱肌,在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发支分布于这三块肌肉。肱骨骨折和肩关节损伤可伴发肌皮神经的损伤,表现为曲肘无力以及前臂外侧部皮肤感觉的减弱。

正中神经(C6~T1):由分别发自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的内侧根和外侧根在腋动脉前方汇合而成。先行与腋动脉的外侧,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跨过肱动脉至其内侧并伴随一起降至肘窝。穿过旋前圆肌正中降至腕部。

体表定位:上肢外展90°,掌心朝上,从锁骨中点到肘窝中点连线。

尺神经(C8、T1):自臂丛内侧束发出后,从腋动、静脉之间穿出腋窝,在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行与肱动脉内侧至臂中份,继而穿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内侧,下行进入肱骨内上髁后的尺神经沟。到达前臂伴随尺动脉。

桡神经(C5~T1):始位于腋动脉的后方,伴行肱深动脉,经肱三头肌长头和内侧头之间,沿桡神经沟绕肱骨中段后面旋行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与肱肌之间,继续下行

腋动脉:以胸小肌为界,将腋动脉分为三段。

(1)第一段: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

(2)第二段:胸外侧动脉

(3)第三段:肩胛下动脉(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

肱动脉:肱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的稍下方起于肱动脉后内壁,与桡神经一起经肱三头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之间转入臂后区的桡神经沟中。肱骨中部骨折时,易损伤肱深动脉和桡神经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

1.肩关节的运动范围

肩部关节的运动比较复杂,各关节既有单独运动,又有相互间的协同运动,肩部关节有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外旋转诸运动,以及由这些运动综合而成的环转运动。肩部各关节在运动时形成一完整的统一体

上臂的外展与前屈活动系由肩肱关节和肩胸关节共同完成,其中最初30°外展和60°前屈是由肩肱关节单独完成。

当外展、前屈继续进行时,肩胸关节开始参与并以与肩肱关节活动成一比二的比例活动。即肩部每活动15°,其中肩肱关节活动10°,肩胸关节活动5°。正常的肩胸关节有60°活动范围,肩肱关节有°活动范围,两者之和为°,所以当肩胸关节活动完全丧失时,肩部活动至少丧失三分之一。

在上臂外展的前90°范围内,锁骨有40°抬高范围,即上臂每抬高10°锁骨约抬高4°。正常肩锁关节有20°活动范围,部分活动在上臂外展最初30°范围内完成,部分于上臂外展到°以上时完成。

在完全肩外展时,锁骨在胸锁关节缩回,肩胛骨向后倾斜并向外旋转

胸锁与肩锁两关节活动范围的总合,等于肩胸关节的活动范围。肩胸、胸锁及肩锁三个关节中,以胸锁和肩锁两关节与整个肩关节的运动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在临床处理时须注意保留此两关节的活动功能。

2.肩关节的稳定性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稳定性主要依靠静态稳定结构以及动态稳定结构来维持。

(1)静态稳定结构

静态稳定结构主要包括软组织、喙肩韧带、盂肱韧带、盂唇、关节囊以及关节面的相互接触、肩胛骨的倾斜和关节内压力。

a、关节因素

b、关节内压力

c、关节囊和韧带组织的作用

d、喙肱韧带作用

e、盂肱上韧带作用

f、盂肱中韧带作用

g、盂肱下韧带作用

总之,肩关节囊及韧带组织是肩关节周围的重要静态稳定结构。盂肱下韧带又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整个关节囊韧带复合体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协同的作用来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性。

(2)动态稳定结构

动态稳定结构主要包括肩袖、肱二头肌及三角肌。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收缩产生动态稳定作用,其作用机制体现在四个方面:肌肉本身的体积及张力、肌肉收缩导致关节面之间压力增高、关节的运动可以间接使周围静态稳定结构拉紧以及收缩的肌肉本身有屏障作用。

a、肩袖作用

b、肱二头肌作用

c、三角肌作用

本文作者:易云棣(井冈山大学)

带教老师:沈龙彬、曾逸贤

图文监制:欧阳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x.com/csssstz/6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