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九岁的我和哥哥凌晨三点钟从家里出发,赶九点钟的火车,去县城看望生病住院的母亲。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感觉就像坐在家里的铺上一动没动,人却已经随车跑出去了好远。这桩事我无数次描述给没见过火车的老祖母听,她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点头。
后来母亲转院到了湖南怀化,我乘车的目的地也变成怀化。印象中怀化火车站前的广场很大,但广场周边最高楼没有超过三层,通向广场的公路两边,也都是一两层的砖瓦房,房子后边是开满了油菜花的农田。这景致,现在想起来觉得普通,但在当时,一度令我很是向往。而“怀化是火车拖来的城市”这一说法是后来我从广播里听来的:湘黔、枝柳两条铁路相继修通,在怀化县榆树湾交会,使得这个人口曾经不到三千人的小镇迅速发展成为铁路交通枢纽。这个说法和我坐火车到怀化的经历,将“怀化”与“火车”在我心中连在了一起。
年,我调到怀化工作,参与怀化火车站的拆迁改造,由此走访了多年来居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十几位老人。记得一位老人拿出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站在街道边用手指着说:这是当年的火车站,从这里一直往候车大楼就是照片上的斜坡,照片上的小溪就是从这位置一直往前流,这里是稻田,那里是山岗……老人还说,那时,这个地方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只有猫头鹰在大树上“咕咕”叫。可如今,我眼前看到的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光璀璨。
本世纪初,随着湘黔铁路复线建成和高速公路开通,以及芷江机场通航,整个怀化的交通便捷程度大大提升。怀化高铁站建在城区南边,命名为怀化高铁南站,与北边的老火车站遥相呼应,撑起怀化的商贸物流。随着高铁线路的建设,怀化的经济与城市面貌不断发展。现在,怀化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已发展到六十五平方公里,这座年轻的城市在一天天长大。这一切,我都亲眼见证。
在怀化依然保留着绿皮火车。绿皮火车开得很慢,每一个小站都会停靠,乘客多为带着农产品外出交易的沿线老百姓。这些车除了票价便宜,更重要的是绿皮火车允许把装有“土特产”的担子挑上车。新鲜蔬菜、土鸡土鸭、鳝鱼、泥鳅、干笋等土特产到了怀化城里都成为抢手货,价格也比在乡下卖得好。而绿皮火车不疾不徐的“步态”,也每每勾起我对往日生活的回忆。
那天我从老家新晃坐绿皮火车到怀化,在公坪站上来一位提着一篮枞菌的农妇。她五十多岁,胸前挂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