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尺神经损伤感染
尺神经损伤治疗
尺神经损伤饮食
尺神经损伤医院
尺神经损伤用药
尺神经损伤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期康复指导第五期中风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风后运动相关的传统康复

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是中国医学的瑰宝。我们的康复医学科团队一直努力践行中西结合的康复方法,我们有经验丰富的针灸及中医中药治疗团队。在患者急性期康复的全过程中,注重个体化的辩证施治,应用针灸推拿及中医中药从整体到局部的调理,并且与现代康复方法相结合,对重症复杂康复、或急性期康复患者的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胃肠功能、大小便功能等,都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中风后最常见的后遗症就是肢体功能障碍,因卒中病程较长,患者无法长期在医疗机构进行肢体康复,并且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医院进行定期康复,此前我科已经推出2期中风早期的床上康复运动指导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期康复指导:第一期床上康复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期康复指导:第二期床上康复运动在本期内容中将为您带来传统康复指导。

为了便于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我们将康复的过程分为4期,根据每个阶段的主要表现,大家可以自主判断属于哪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自我按摩,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阴阳的作用。

疫情过后,大家还是需要定期联系您的康复医师及治疗师进行专业的评估及指导。

主要取穴及定位如下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内关;下肢:环跳、血海、梁丘、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太冲;躯干:肺俞、肝俞、肾俞。

上肢取穴

肩髃穴:

定位:将胳膊平举,在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本穴在前面的凹陷中。

曲池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本穴位在肘弯横纹尽头的地方。

手三里穴:

定位:本穴位为曲池穴下2寸,紧靠桡骨的内侧。

合谷穴:

定位:拇、食指两指分开,以另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拇指尖到达的地方就是本穴。

外关穴:定位:有腕关节背面中央直上两寸(或两横指),在两根骨头缝当中(桡骨、尺骨之间)。内关穴:定位:本穴在掌后第一横纹正中直上两寸(或两横指也可),当两筋正中的地方。

xxxx

下肢取穴

xxxx

环跳穴:

定位:本穴在屁股侧面。取穴时侧身卧,伸下腿,屈上腿成90°,以小拇指掌指关节横纹按在大转子上,大拇指指向脊椎,当大拇指尖到达的地方,即为本穴。血海穴:

定位:正坐屈膝垂足,家属面对患者,用手掌按在患者的对侧膝盖上,当拇指尖到达的地方,就是本穴。

梁丘穴:

定位:正坐屈膝垂足,从膝盖外上缘直上两寸,就是本穴位。

足三里穴:

定位:正坐屈膝垂足,由外膝眼直下三寸(或四横指),距离胫骨约一横指尖的地方,就是本穴。

阳陵泉穴:

定位:正坐屈膝垂足,从膝关节外边向下能摸到的一个小圆的骨突起,叫腓骨小头;在腓骨小头的前面稍下一点的凹陷处,就是本穴。

阴陵泉穴:

定位:在膝部内侧有一高而圆的骨突起,叫胫骨内侧髁,本穴在颈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前面与胫骨粗隆下缘平齐。

三阴交穴:

定位:从内踝尖直上三寸(或四横指),靠胫骨后缘的地方。

太冲穴:

定位:当第一、二跖趾关节的后方,就是本穴。

躯干穴位

肺俞穴:

定位: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肝俞穴:

定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1.5寸的地方(肩胛骨的下角平对第7胸椎棘突)。

肾俞穴:

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1.5寸的地方(肚脐或髂脊最高点平对的是第4腰椎棘突)。

(一)软瘫期:主要表现如下:躯干无力,不能翻身、坐稳;手脚没有主动的活动;被动活动手脚时软软的,没有阻力。操作方法:软瘫期以上穴位可采用拇指或中指指尖点按,8次为1组,每天做2-3组。同时健侧也可点按这些穴位。(二)痉挛期:主要表现为手脚可开始出现微微的运动,但是上肢不能随意的弯曲、抓握,下肢不能随意的屈髋、屈膝;被动活动肢体时可能在某个方向有阻力感;咳嗽、打呵欠时手脚可能同时出现活动。操作方法:基本同软瘫期,但建议在点按开始变紧(或有力)的肌肉穴位时,点按的力度可以较为轻软些。(三)共同运动期:主要表现为手脚可以固定模式随意地活动,但手脚肌肉较僵硬,上肢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伸手握住身前的杯子,不能自己将手背到身后清洁会阴部,行走时上肢像提着一个篮子;站立时脚跟可能不能着地,行走时脚跟不着地会加重、膝盖不容易弯曲、甚至出现划圈步态。操作方法:共同运动期操作的原则为,被动活动时紧的肌肉(主动活动时有力的肌肉)上穴位采用轻软放松的手法,如拇指指腹按揉法,以治疗后当下感觉肌肉的紧张度下降为宜,如果治疗后该肌肉越来越紧可能选取的操作手法不适宜,请及时停止并就医。被动活动时较软的肌肉(主动活动时无力的肌肉)上的穴采用较刺激的手法,如拇指或中指指尖点按。8次为1组,每天做2-3组。采用放松手法的穴位主要有:上肢:曲池、手三里、合谷、内关;下肢: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采用刺激手法的穴位主要有:上肢:肩髃、外关;下肢:环跳、阳陵泉。(四)分离运动期:主要表现为手脚出现打破共同运动期固定模式的动作。如手脚肌肉僵硬好转,上肢能伸手握住身体前面的杯子,手指能分别打开,能自己将手背到身体后面清洁会阴部,行走时上肢弯曲得没那么厉害;行走时脚跟不着地、膝盖不容易弯曲、划圈步态等较前缓解。该期操作与共同运动期类似。

参考文献:

北京中医学院编.针灸临床取穴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介绍:

葛舒颖

主治医师,硕士,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青年委员,福建省针灸学会理事,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康复评定专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分会委员

陈可爱

主治医师,硕士,省针灸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手功能专委会青年委员、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针灸、痉挛的肉毒毒素治疗及肌骨疼痛超声引导下治疗

吧编辑

编辑:李玲、黄炼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x.com/cssssys/5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