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姿势像潜伏的恶魔“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长着一副中老年人的体型,这和慵懒姿势有关。”看似舒服的懒散姿势可能造成肌肉、骨骼、关节慢性劳损,就像潜伏的“恶魔”,日积月累就会导致颈椎病、高低肩、腰椎病、长短腿、足踝病等疾病的暴发。
放松或懒散姿势
放松或松懒姿势,也称为背部凹陷姿势,骨盆倾斜的程度不一,但通常整个骨盆都会向前移并导致髖关节伸直,而胸椎向后位移并导致胸椎相对于上腰椎屈曲,因此增加下腰椎前凸,胸椎后凹增加,通常也会出现颈椎前倾,而中、上腰椎位置则取决于胸椎位移程度。
长时间站立后,一个人通常会采取不对称站姿,也就是重量都在一脚上且骨盆垂落(侧旁倾斜),而非承重下肢的髋关节外展,这将会影响额状面上的对称性。
坐姿的松懒姿势则会产生从胸椎到腰椎的整体后凹曲线。
潜在的肌肉损伤
上腹肌(腹直肌及腹斜肌的上面部分)、内肋间肌、髋伸直肌及下腰椎伸直肌与相关筋膜的活动性损伤。
因下腹肌(腹直肌及腹斜肌的下面部分)、下胸椎的伸直肌及髋屈曲肌被牵拉且无力而造成肌肉表现受损。
症状的潜在来源
髂股韧带、下腰椎的前纵韧带,上腰椎及胸椎的后纵韧带等的压力。不对称姿势中髋关节抬举侧的髂胫束也会承受压力,而且也会出现其它额状面的不对称。
下腰椎的椎间孔狭窄会压迫血管、硬膜、神经根,特别是有关节炎的情况。
下腰椎小面关节的迫近。
常见原因
如名称所示,放松姿势的肌肉并不提供任何支撑,个人会完全屈服于重力影响,而且每个关节的最末端角度下,只有被动结构(韧带、关节囊、骨性迫近)提供稳定度。
造成原因可能是态度(个人觉得懒散时较舒服)、疲劳(若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肌肉无力(无力可能是姿势的原因或结果)。设计不良的运动计划——强调胸椎屈曲,而没有配合其他合适运动来平衡肌力及姿势训练——会加剧这些损伤。
改善方法
可进行视觉反馈训练:可通过镜子观察自己错误姿势,通过镜子进行纠正提醒,建立正确姿势;
建立脊柱姿势的觉察及控制:可通过猫式伸展动作寻找脊柱中立位,训练脊柱的本体感觉及脊柱各节段姿势的控制;
可医院进行姿势评估,给予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
★★医院重点康复治疗项目
●脑卒中(脑中风)康复●神经外科术后康复
●骨科术后康复●老年慢性病康复
●运动损伤康复●帕金森综合症康复
●脊髓损伤康复●小儿脑瘫康复
●肿瘤康复●老年智障康复
●神经遗传病与运动障碍康复
●中西医门诊康复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肩周炎、脊柱病
●腰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
★了解更多康复信息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