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产后的妈妈们来说,或许对自己狠下心来就可以瘦身成功,但是有一件尴尬的事却不是狠心就能解决的,那就是产后漏尿。这种在医学上被称为压迫性失禁的现象,多发于孕晚期和产后。近日,医院妇产科获悉,产后漏尿让妈妈们有苦难言,该院每天都会接诊到几位产后漏尿患者。
产后憋不住尿苦了妈妈们家在郑州的洪女士今年32岁了,家中育有一子,她和丈夫喜欢女孩子,二孩政策放开后准备孕育新生命。怀孕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想到孩子出生后可爱的小模样,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情景,洪女士觉得辛苦点也值得。怀孕后期,由于胎儿增大压迫到膀胱,洪女士常常感觉尿频。洪女士认为,这是怀孕的必然,只能自己克服,增加上厕所的频次。
前年1月,洪女士的女儿出生。但直到去年,产后憋不住尿的问题仍没解决,每次洪女士咳嗽、大笑的时候就容易漏尿,甚至出现尿失禁,每隔半小时就必须上厕所,否则就会尿湿裤子。洪女士和老公说了这种尴尬的情况,医院看看,洪女士去小区附近的诊所看了几次,做彩超显示没问题,从诊所拿药吃了却没根治。后来,洪女士听说,这是盆底肌肉松弛的原因。医院可以治疗,洪女士便去求诊了,通过医生的不断训练,洪女士憋尿时间变长了,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洪女士告别了难言之隐。
和洪女士一样,黄女士同样是在二胎生产后发现了漏尿问题。产后3个月,黄女士发觉自己憋不住尿。“产后42天检查的时候,医生有告诉我可能会遇到这类问题;并告诉她怎么判断。”因此,发现后,医院就诊了,郑飞产科主治医师王晓燕为黄女士进行了盆底康复治疗,加上药物治疗,黄女士感觉自己一天比一天好了。
训练盆底肌群可预防漏尿据王主任介绍,压力性尿失禁指的是在咳嗽、打喷嚏等腹压突然升高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自主排尿,通常与产后骨盆肌肉韧带松弛、过早负重等促使膀胱下垂、尿道不正常移位,以及分娩次数多、产伤导致盆底肌肉筋膜缺陷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盆腔治疗,锻炼盆底肌肉,改善患者漏尿现象,提高妇女生活质量,避免将来子宫及阴道前后壁严重脱垂的现象。
王主任表示,临床上子宫脱垂的患者前期大多有漏尿的现象,但很多未及时就诊,以致子宫完全脱出,病情严重。据悉,子宫脱垂一般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阴道前后壁又与膀胱、直肠相邻,因此子宫脱垂还会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和直肠膨出。子宫脱垂与支持子宫的各韧带松弛及骨盆底托力减弱有关,多见于多产、营养不良和体力劳动的妇女。子宫脱垂患者往往有球形物自阴道内脱出,还会出现尿失禁、感染、出血等。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内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等,手术存在一定风险。
如今二孩政策的开放,无疑会让更多女性面临着盆底肌松弛的考验,董主任建议,如果患者发现自己憋不住尿,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偶尔漏尿的女性,可以通过康复运动来训练盆底肌群,达到治疗目的。
盆底治疗康复方法1、盆底肌锻炼“建议产妇过了产褥期,也就是产后42天后,才开始进行相关盆底训练。”这是因为产后盆底组织充血、水肿,且盆底的神经恢复得不够好,只有过了这段时间,训练才会更有效果。
盆底康复运动步骤如下:1.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2.紧闭尿道、阴道及肛门(类似于憋尿);3.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缩5秒钟,然后慢慢地放松,5到10秒后,重复收缩。以上动作建议每周进行3~4次,每次重复动作3遍,每遍动作持续8~10秒钟(收缩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的全程,照常呼吸,保持身体其他部分的放松。训练时用手触摸腹部,如果腹部有紧缩的现象,则说明运动的肌肉错了(缩的是腹肌)。
2、盆底治疗仪
除了自己锻炼,还医院做生物反馈疗法,这是一种用仪器指引正确肌肉收缩的疗法,它有图像、声音反馈给病人和医生,以了解肌肉收缩得对不对,这种训练方法当然也更有效。
还有电刺激治疗,刺激盆底肌让它被动收缩,也是能教会病人正确收缩的方法之一。否则如果练错了肌肉,不仅训练无效,反而会适得其反,加重尿失禁。
治疗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盆底治疗是具有一定的禁忌症,未经医生评估判断肓目进行治疗反而可能加重一些潜在的病症引起反效果。
盆底疾病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其盆底的肌肉状态就越容易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不至于出现尿失禁、脏器脱垂的严重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