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她刊文/柳飘飘
●ID/iiiher
1月20日,大寒,凛冬已至。
灯医院眼科诊室,地面干净明亮,不再如白日里那般熙熙攘攘,有着难得的安静。
谁也不能想象,就在几个小时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血泊。
一名叫做陶勇的医生,在这里倒下了。
“陶勇,眼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眼科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
专业方向为眼底疾病和葡萄膜炎的诊治。”
这是陶医生在微博中写下的个人简介。
医院眼科的“扛把子”,他就职后,该科室每年的手术多了近台。
这一天,陶医生因其他医生手术时病人出现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特意赶去帮忙。
也是在这一天,无法接受术后并发症的医院,将所有不满发泄在了陶医生身上。
在七楼特需门诊出诊的陶医生,被凶手追砍至六楼,期间还有一名医务人员、一名志愿者以及一名病患家属被其砍伤。
身中数刀的陶医生,双手和头部多处被砍伤,左手、前臂肌腱断裂,据说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也受损。
“对一名做手术极为优秀的眼科医生来说,手意味眼睛和大脑。”
一位医生在微博上写道。
而这位优秀的眼科医生,还不满40岁。
文质彬彬,一身白大褂如雪般纯洁,属于他的美好人生才刚刚开始。
陶医生被袭击后,有人第一时间扒出了他的履历:
28岁北大医学院博士毕业后,在德国访学一年;
32岁就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和硕导,36岁成为主任医师,37医院任主任医师、博导;
获省部级成果奖励三项,已发表SCI论文98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55篇,中文期刊论文51篇;
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和眼免疫学组最年轻的委员……
按照这样的发展,未来的陶医生将会是某个分支领域领先级的眼科医生。
在他光鲜的履历背后,更有患者们一致的好口碑。
“医术精湛”
“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医生”
“点燃了我重生的希望”
这样的感谢赞美之词,是成千上万的患者对陶医生的由衷肯定。
▼
医者仁心,他总是挤出各种空隙时间为病人看病,时常不收取费用:
▼
有时甚至会自己贴钱为家境贫困的患者做手术:
▼
年,他成为了一名“健康快车”的医生,为许多眼科疾病患者免费进行手术。
何为“健康快车”?简而言之就是:
流动的、建在医院,配备有世界一流的眼科医疗设备。专门开进内地偏远农村,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手术。
至年12月,“健康快车”为近11万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的复明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许多患者因重获劳动能力而走上脱贫之路
这些年来,陶勇免费做了多例白内障手术,也是少数愿给艾滋病患者做手术的医生。
他从未忘记,自己放弃德国教授的挽留,一心回国从医,为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梦想“去给穷人做白内障手术”。
陶勇医生在健康快车上的工作及其感言
对陶医生来说,他所作的一切,不为前程事,不为身后名,只为了给更多人带去光明。
只是,曾经悬壶济世救人的他,如今却只能躺在手术台上等待被救。
这一天,医院急诊科的杨文医生被害,仅仅过去27天。
这位每天治愈患者,又常常被患者治愈的医生,不知还需要多久,才能回到他最心心念念的手术台。
陶勇医生被砍伤的这天,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出山,前往武汉指导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自年12月12日,在武汉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确诊病例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蔓延,让这个春节不再平静。一时间人心惶惶,各种谣言四起。
有人在忙着四处散播不实谣言,有人趁机动了发“疫情财”的念头:
人们争先恐后抢购各种口罩,一些精明的店家早已嗅到其中的商机。
平日里几十块一盒的口罩,价格一天一个变化:
▼
小小一只口罩,在短短几天内从18元涨至元,身价暴涨几十倍;
▼
为了尽早控制住疫情,84岁的钟南山院士亲赴疫区,通过直播为全国人民带来最新消息,安抚人心:
在病毒面前,是他,冲到一线让我们引起重视;是他,揭开了商家故意制造恐慌的骗局。
他本可以避开危险安度晚年,却在人民需要他时,依旧不顾一切站了出来。
一如十七年前那样。
那时候医疗水平不比现在,面对来得又急又重的疫情,医生也是人,有恐惧情绪蔓延也是人之常情。
但钟南山院士深知他不能退。
克服了压力,克服了恐惧:这些危险的重症病人,我来收。
对钟南山院士来说,自己的职责所在,不只是治病救人,更在于成为患者乃至十几亿同胞的精神支柱。
也许现在的年轻一代,很多人已经记不清03年的“非典”。
但事实是,年时期的中国,谈“非”色变。
当时的人们不论去到什么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测量,许多全国性的考试都因此而瘫痪,甚至有些学校和企业因此停课停工。
某些美国媒体甚至不怀好意地“预判”:中国还能坚持三个月,往后经济必然崩溃。
而就在这危急之时,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抗“非”小组,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拿生命做实验,硬是把非典疫苗造出来了。
年,他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年,他84岁,又去了武汉。
所作点滴,皆为国民。
以身许国,非国士耶?
新年将至,与钟南山院士一同奋战在武汉前线的,还有数不清的医务工作者。
“形势严峻,春节期间所有职工不得离开武汉,电话24小时开机,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保证病房门诊值班人员在岗,医院统一工作安排!”前方是肆无忌惮的病毒在蔓延,后方有提刀追来的极端病患。
可面对疫情,医务工作者们仍然选择冲在第一线。
这一天,一名微博ID为
暁勄的护士,被临时通知自己将被调去武汉支援。自己内心的挣扎,男朋友强硬的态度,闺蜜的抱不平……
谁没有求生的渴望?她当然也有:
“我也就28岁,如果我真的被感染,最后死了,我爸妈、我男朋友怎么办?
我们还计划着五一结婚,一起住进幸福的小家……”
可对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来说,面对生命,她还是选择前去支援。
“也许生命的珍贵,不只是因为只有一次,更是因为那些割舍不下的牵挂。”
明知前路凶险,却仍义无反顾负重前行。
千言万语留在心底,只凝聚成一句:愿一切平安。
暁勄的故事,也发生在千千万万名医护人员身上。
医院第二批志愿报名,如今也已满员。
在一个25年工龄、15年党龄的医务工作者的申请书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句沉甸甸的话: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他们没有特权,没有可以随意挥起的屠刀,只有一腔向死而生的热忱。
来源:微博
蓝莓医生即便前方道路阻且长,即便已经转行,但还是有那么多的白衣天使,为了他人的安危,奋不顾身地想要前去支援。
来源:微博
蓝莓医生鲁迅先生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何以谓之为「英雄」,我想也不过如他们。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医院最不希望你死的人。
我们常受教导“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却在他们奋力抢救你的生命时,换不回一句感谢。
医者父母心。
曾几何时,是母亲辛苦怀胎十月给了你生命。
面对疾病,是医生兢兢业业给你重生的机会。
新年的钟声就快敲响了,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善待医务工作者。
愿我们都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别让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
图源网络-End-
亲爱的桃蜜们马上就到春节了我为大家准备了个新春红包单个红包金额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