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尺神经损伤感染
尺神经损伤治疗
尺神经损伤饮食
尺神经损伤医院
尺神经损伤用药
尺神经损伤特征

肘关节三联征手术治疗5大步骤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a_7232741.html
导语

绝大多数肘关节三联征损伤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的身体条件允许,以下情况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开放伤口和(或)神经血管损伤。

治疗目标是:①重建肘关节同心圆性中心复位及可靠的稳定性;②允许早期进行功能活动;③争取获得良好的功能疗效;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基于对肘关节损伤机制、提供肘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和次要稳定结构、软组织损伤模式以及如何更好地采取手术修复方法等的进一步认识,Mckee和Pugh等提出了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标准手术技术,已被广泛接受。

通常采用单纯外侧入路即可,从外向内依次显露外侧副韧带/指总伸肌、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再由深至浅依次修复:冠状突骨折+前关节囊→桡骨头骨折→外侧副韧带和伸肌总腱起点。然后检查肘关节稳定性,要特别注意在前臂旋转中立位及肘屈伸20°~°时观察肘部有无后脱位或后外侧半脱位。

大多在肘伸直和前臂旋后位时容易出现不稳定。如果此时发现有不稳定,则再做内侧切口修复肘内侧副韧带,或使用可活动的铰链式外固定架,而不能单纯采取石膏制动维持肘部复位。大多认为无须常规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作者认为采取上述治疗原则能够有效地充分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并可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改善最终的功能结果,减少并发症。

01

手术入路的选择

通常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沿肱骨外上髁向上在肱三头肌与肱桡肌之间切开,向下在后侧的肘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切开,即可显露肘外侧副韧带和关节囊。该部分结构多已撕裂损伤,应尽量从原始裂口进入肘关节,避免进一步损伤软组织结构。但为了更好地显露和处理冠状突和桡骨头,建议可以沿肱骨外上髁和桡骨头中线劈开指总伸肌,以便更好地显露冠状突和桡骨头骨折(图1)。图1:通过外侧入路显露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如外侧入路显露冠状突骨折比较困难,或手术前患者有尺神经损伤的症状,则可增加内侧入路。

02

冠状突骨折的处理

很多学者都认为在肘关节不稳定的情况下,不论骨折块大小,绝大多数的冠状突骨折都需要进行固定。肘关节三联征损伤中最常见的是O’Driscoll分型中的冠状突尖部骨折。尖部骨折通常不超过高耸结节,因此内侧副韧带的尺骨附丽点通常保持完整。桡骨头较粉碎,需要进行修复或置换时,可通过外侧桡骨头缺损部位固定冠状突骨折。即使是对桡骨头骨折进行内固定,也可在肘外侧沿肱骨外上髁和桡骨头中线劈开指总伸肌,可很好地显露冠状突骨折并进行处理。国内外文献建议使用螺钉进行固定,但由于冠状突通常较小,使用螺钉容易造成骨折块碎裂,不能有效固定。可用直径较细的克氏针自后向前固定冠状突,附着于冠状突骨折块上的前关节囊不要剥离,这样可以增强稳定性,使用缝线穿过设备通过两个钻孔将缝线穿过,然后将肘关节复位后系紧缝线,以维持肘部前方稳定性。而对于粉碎骨折,通常应尽可能对其中最大的骨折块进行固定,尽量恢复冠状突的前方支撑结构,以阻止发生肘关节后脱位。如果冠状突骨折块较大,则可以使用直径小的空心钉从后往前逆向固定。

03

桡骨头骨折的处理

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30%由桡骨头提供,如果在内侧副韧带完整的情况下切除桡骨头,则肘关节在外翻应力下不会发生半脱位;但在复杂肘关节损伤造成内侧副韧带功能不全时,则维持桡骨头的完整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内侧副韧带损伤时,桡骨头对肘部外翻稳定十分重要,桡骨头也可在冠状突缺损时对抗肘关节向后脱位,还可以维持修复的外侧尺骨副韧带的紧张度,以对抗内翻和防止发生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此时切除桡骨头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治疗肘关节三联征时,一定要避免单纯切除桡骨头,可选择骨折块部分切除、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桡骨头置换(图2)。图2: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的不同处理方法:桡骨头可采用螺钉、钢板、人工桡骨头等方法进行处理,冠状突骨折可采用克氏针、螺钉、缝合前关节囊等方法进行处理。若桡骨头损伤小于25%,因骨折块太小或因骨质疏松而不能采取内固定,则可考虑切除桡骨头骨折块。切除桡骨头骨折块后要评估肘关节的稳定性,若持续存在肘关节不稳定,则可考虑进行桡骨头置换。若骨折块仅有1~2块(MasonI、II型),应尽最大努力进行复位,以保留桡骨头的完整性,可采取Herbert螺钉等微型螺钉进行固定,并将其尾端完全埋入关节面下。如果同时伴有桡骨颈骨折,则可选用微型“T”形钢板或支撑钢板进行固定,并注意将内固定物放置在桡骨头的非关节面区,亦即“安全区”,此区域可通过术中被动旋转前臂来观察确定,以防内固定物影响前臂旋转。桡骨颈的解剖复位至关重要:如果固定后有成角畸形,则可产生“凸轮”作用,即桡骨以偏心方式围绕更大的旋转弧进行旋转,将导致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如果桡骨颈短缩,则可导致肘关节外侧支撑不足而产生外翻不稳定。若骨折累及桡骨颈,该入路可能会伤及骨间背侧神经,因而在切开桡骨头远端时要特别注意,此时可将前臂旋前以便骨间背侧神经远离切开部位。目前建议对非粉碎的桡骨头、桡骨颈骨折采用埋头螺钉固定,可避免钢板与环状韧带发生摩擦,影响前臂旋转。当骨折严重粉碎(3块或以上,MasonⅢ型)、关节面压缩、软骨损伤严重或骨质很差等确实不能采取复位固定时,则建议采取桡骨头切除、一期金属桡骨头假体置换,而不建议采用钢板固定。目前临床有许多种可用的假体,但通常建议使用组配型假体,可以让术者根据个体解剖差异决定人工桡骨头的大小和假体柄的直径和高度,以达到最佳效果。要根据切除的桡骨头来选择桡骨头假体的大小,假体的高度也应与切除骨块的高度相一致,以避免置入的桡骨头假体太高。假体应位于上尺桡关节的近端水平,即冠状突尖部远端约2mm。人工桡骨头置换最应注意避免的常见并发症是过度填塞(“overstuff”),即假体位置过高或假体直径过大,否则可导致肘及前臂活动受限,达不到桡骨头置换的目的。

04

外侧副韧带的修复

修复骨性结构后,要评估韧带结构。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尤其是外侧尺骨副韧带通常自外上髁止点撕脱。外侧副韧带的实质部撕裂或完全撕脱并不常见。可在肱骨远端进行钻孔,以不可吸收缝线将其缝合固定,或以缝合锚固定。要成功进行等轴修复,最重要的是在肘关节的旋转中心进行缝合,即外上髁上肱骨小头圆弧的中心点。笔者更推荐经骨穿孔技术,因为它可以坚强固定,并连续缝合外侧副韧带和伸肌总腱以保持张力。如果内侧副韧带完整,要在前臂旋前位修复外侧副韧带;然而,如果内侧副韧带损伤,可以在前臂旋后位修复外侧副韧带,以避免外侧修复过紧使肘关节内侧张口。因为外侧副韧带是等轴的,可以在屈肘90°位进行修复,这是术中最便利的体位。急性损伤者,因局部组织活性好通常可直接修复,目前更倾向于修复后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以便在为肘关节提供稳定的同时允许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但对于陈旧损伤者仍可以考虑采取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外侧韧带。是否修复内侧副韧带仍存争议,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无须修复。因为增加内侧切口显露势必进一步增加软组织损伤,增加了手术创伤,也增加了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特别是发生肘关节僵硬的风险。修复冠状突、桡骨头和外侧副韧带后,要在透视下检查肘关节的稳定性,要在前臂旋后位、中立位和旋前位屈伸活动肘关节。文献报道,如果在前臂旋转的一个或多个位置时,肘关节在伸直差30°到完全屈曲的范围内都能对位良好,则没有必要修复内侧副韧带。近些年由于可活动外固定架的应用,内侧切口的应用更少了。

05

可活动铰链式外固定架的应用

通常,在修复或置换桡骨头并修复冠状突、内外侧副韧带后,即使在术中获得了稳定性,也应使用石膏或夹板制动2周,以保护软组织和骨性结构的修复,从而无法进行早期活动。既往大多学者认为在修复骨性结构和韧带后若肘关节仍存在不稳定,才考虑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但目前在我院,通常在修复骨性结构和韧带后,常规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架,不仅可以维持肘关节的同心圆复位和稳定性,保护粉碎的骨性结构和修复的韧带,还可以撑开关节面,并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较前明显改善(图3)。特别是对于冠状突粉碎骨折或桡骨头骨折固定不牢固,可以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架来保护,撑开关节间隙,避免骨折部位的剪切应力。尤其是在行翻修术的陈旧损伤患者,更能够凸显这种外固定架的优势。图3:使用外固定架术后1个月的体位像,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对于一部分骨折块较小的不稳定的肘关节三联征,笔者采取了闭合复位联合可活动的铰链式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术后第二天肘部即可开始活动,避免长期制动引起肘关节僵硬,疗效满意。

「有用就扩散」

来源|好医师[ID:haoyish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x.com/csssszl/6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