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小朋友声音敏感怎么办?
文|徐碧仪
大米和小米OT督导
长庚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学士
台湾注册职能治疗师
1
这件事真的与声音敏感有关吗?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位家长的状况:
不少小朋友在幼儿园或机构,听到别人哭,就跟着一起哭。
不少家长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小朋友对声音过于敏感造成的,需要干预。
其实未必,有可能是小朋友同理心开始发育,这只是他对他人情感的一种反应方式。
因为自身能力有限,有些小朋友不知如何处理他人哭泣的情绪,就只能模仿他人行为一同哭泣。
这种情况下,首先,我们可以安抚一下小朋友;然后我们教小朋友如何安抚其他人,例如,拿出自己的玩具或糖果和他人分享;或者拍一拍其他小朋友的肩膀,或者抱一下其他的小朋友,给小朋友拿纸巾擦泪水等方式来表示安慰。
如果小朋友有语言能力,我们还可以教他们一些安慰的话语或者找大人寻求帮助。
当然,还有确实就是小朋友对声音比较敏感,因为没办法接受他人的哭声而哭,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先将孩子带到稍微安静一些的角落,让孩子慢慢平复下来。
然后,在日后的生活中慢慢干预调整,将声音敏感对生活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
声音敏感是什么?
很多小朋友经常会有捂耳朵甚至打耳朵,用肩膀夹耳朵等行为,这些看来怪异的举动,很可能与声音敏感相关。
声音敏感到底是什么?
声音敏感主要指的是,小朋友对正常环境中的声音异常耐受,或是对普通人没有感觉不适的声音,持续做出夸大或不恰当的反应。
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对高音量的声音或噪音比较敏感;
对某类特殊的声音或噪音敏感,与音量无关。
有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出现听力问题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
小朋友为什么会出现声音敏感的问题?
小朋友出现声音敏感的问题多半是出现了器质性的病变。例如:
听觉器官受损,如耳膜骨骼受损,声音无法正常传入耳中,对声音无正当反应。
听觉神经回路受损,大脑无法过滤掉无关紧要的信息,这也是自闭症患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相对来讲,他们的世界比一般人更吵,因此他们会对声音也会更敏感。
因此,很多声音敏感的小朋友可能会因为环境嘈杂,出现捂耳朵、打耳朵的行为,甚至爆发情绪。
3
孩子因声音敏感崩溃该如何处理?
就好像恐高的人在高空出现不适,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回到平地。
如果小朋友已经因为声音敏感出现问题行为,如哭闹或打耳朵,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将小朋友带到较为安静的场合,帮助他们镇定下来。当下可以适时地拥抱一下小朋友、转移他的注意力。
注意!当小朋友情绪崩潰时,安抚情绪绝对是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让小朋友能够提升对环境声音的容忍度,家长平时在生活中也可以为孩子做一些训练。
首先,在进入一个比较嘈杂的环境前,或在接触一个小朋友厌恶的声音前,我们可以先给小朋友一些提示,视觉提示或口语提示都可以(重点是小朋友可以理解),让小朋友心中有个预期,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随后,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主动添加一些小朋友不喜欢的声音,慢慢提升他们对声音的接受度,直到完全脱敏,如小朋友不喜欢一首儿歌,我们可以先给他们放3秒或5秒,等小朋友适应后,再适当延长至10秒,30秒,一分钟,直到小朋友可以完全接受。
在小朋友接触他们不喜欢的声音环境时,为了让他们感觉更舒适,我们可以让小朋友做一些需要出力气的本体觉活动,如跑步搬运、推拉重物,攀爬游戏,手撑地向前爬等;
或者和小朋友做一些让他们感觉到被适度挤压的深压觉活动,如紧紧拥抱小朋友、稍微用一些力度去握住小朋友的手、帮小朋友做一些按摩等等。
这两类活动都有助于释放安定的信号,舒解小朋友过度紧绷的大脑。
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可以带着一个他们感兴趣的玩具来分散注意力。
除了帮小朋友做声音脱敏训练,我们也要教小朋友如何恰当面对无法容忍的噪音。
如果小朋友没有语言能力,我们可以教他们用捂起耳朵、指一指耳朵,来代表“声音太吵了,我难以忍受”;
如果小朋友有语言能力,我们就可以尝试教小朋友说“吵”、“太吵了,我想离开”、“你声音太大了,说话请小声些”等语句。
如果小朋友的声音敏感问题非常严重,对正常生活学习影响很大,那我们可以在平时教小朋友使用抗噪耳机或耳塞。这就好像有些人害怕鞭炮声,但鞭炮声一直很大,我们就只能带上耳机阻碍声音传入耳朵。
一些自闭症小朋友,可能无法接受耳机或耳塞堵住耳朵,那我们可以和他们玩一个堵住身体各个部位的游戏。
我们可以拿出耳机,先将耳机放在小朋友手上——“堵住”手;
然后将耳机放在眼睛前面——“堵住”眼睛;
最后将耳机放在耳朵里——“堵住”耳朵。
通过游戏的方式,慢慢让小朋友适应耳机。
另外我们也可以用耳机为小朋友播放一些舒缓的、小朋友喜欢的音乐,来帮助小朋友尽快接受戴耳机的感受。
在帮小朋友做声音敏感训练时,家长一定要注意:
①不要一下子让小朋友长时间暴露于厌恶的声音中去,这就好像把一个讨厌蟑螂的人塞到了一个爬满蟑螂的房间,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②小朋友如果有听觉问题,语言发育有可能也会受影响,例如出现构音障碍,家长可以向专业的言语治疗师寻求建议,尽早干预,以免耽误小朋友言语发育。
整理梁雨编辑
当当主编
潘采夫图
搞定设计我是大米
每天都在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努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