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尺神经损伤感染
尺神经损伤治疗
尺神经损伤饮食
尺神经损伤医院
尺神经损伤用药
尺神经损伤特征

经络养生手太阳小肠经

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6320392.html

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穴),沿手掌尺侧(前谷穴、后溪穴),上向腕部(腕骨穴、阳谷穴),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穴),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穴),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穴),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穴、臑俞穴),绕肩胛(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交会肩上(肩外俞穴、肩中俞穴;会附分穴、大杼穴、大椎穴),进入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穴、中脘穴),属于小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穴、天容穴),上向面颊(颧髎穴),到外眼角(会瞳子髎穴),弯向后(会和髎穴),进入耳中(听宫穴)。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穴),接足太阳膀胱经。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图高清

小肠经的作用

  

小肠的这种功能决定了小肠经的治疗范围。《灵枢?经脉篇》说,小肠经是“主液所生病者”。“液”包括月经、乳汁、白带、精液以及现代医学所称的腺液,如胃液、胰腺、前列腺和滑膜分泌的滑液等,所以凡与“液”有关的疾病,都可以先从小肠经来寻找解决办法。

  

小肠经还是调控产妇乳汁分泌的重要经络。如果产后乳汁不下或量少清稀,通常是小肠经的经络堵塞不通,我们在培补气血的同时(如吃猪蹄和鲫鱼汤),刺激小肠经的相关穴位也可促进乳汁分泌。

下面就找几个小肠经的常用穴位说一说。

  

小肠经现代医学而言,是位于胃和大肠之间,长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进入小肠,小肠即分泌肠液并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将食物完全融解为细小的分子,最后由小肠壁吸收。但在中医医学中,其所认为的小肠机能则稍有不同。小肠连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态物会进入小肠;小肠门于肚脐以上附近的一个小洞,水份会由此流入膀胱,固态渣滓则进入大肠,而必要养分由脾膜所吸收。小肠经在消化机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小肠经的机能衰退,会使身体不调和,并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如眼睛带黄。耳朵重听。脸颊、喉咙肿痛。上臂至肘部呈现麻痹、压迫疼痛的症状。头重、头痛的感觉。若小肠经有异常时,压迫后背腰部的小肠俞穴位,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压迫此处真的发现有硬块时,可以刺激小肠经上的穴道,以减轻不愉快的症状。小肠经主要的穴位共有十九个。

小肠经不通的症状

  

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小肠经堵塞会影响人体精微物质的吸收,人体会变得抵抗力下降,体质变弱等症状,当您的这条经络通畅时,您的身体慢慢会变得强壮,并且可以调理慢性肠炎,疝气等问题。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阳谷穴、养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颧髎穴、听宫穴。

(1)少泽穴SI1Shàozé

[定位]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配伍]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2)前谷穴SI2Qiángǔ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解剖]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配伍]配耳门、翳风治耳鸣。[刺灸法]直刺0.3~0.5寸。[附注]手太阳经所溜为“荥”。

(3)后溪穴SI3Hòuxī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解剖]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配伍]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刺灸法]直刺0.5~l寸。[附注]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4)腕骨穴SI4Wàngǔ   

[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解剖]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配伍]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刺灸法]直刺0.3~0.5寸。[附注]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5)阳谷穴SI5Yánggǔ   

[定位]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解剖]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配伍]配阳池治腕痛。[刺灸法]直刺0.3~0.5寸。[附注]手太阳经所行为“经”。

(6)养老穴SI6Yǎnglǎo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解剖]左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配伍]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附注]手太阳经郄穴。

(7)支正穴SI7Zhīzhèng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解剖]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配伍]配合谷治头痛。[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附注]手太阳经络穴。

(8)小海穴SI8Xiǎohǎi 

[定位]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解剖]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主治]肘臂疼痛,癫痫。[配伍]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刺灸法]直刺0.3~0.5寸。[附注]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9)肩贞穴SI9Jiānzhēn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解剖]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耳鸣。[配肩髃、肩髎治疗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刺灸法]直刺l—1.5寸。

(10)臑俞穴SI10Nàoshū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解剖]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主治]肩臂疼痛,瘰疬。[配伍]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l.5寸。[附注]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

(11)天宗穴SI11Tiānzōng   

[定位]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解剖]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主治]肩胛疼痛,气喘,乳痈。[配伍]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l寸。

(12)秉风穴SI12Bǐngfēng   

[定位]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解剖]在肩胛岗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配伍]配天宗治肩胛疼痛。[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l寸。[附注]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13)曲垣穴SI13Qūyuán   

[定位]在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解剖]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主治]肩胛疼痛。[配伍]配天宗、秉风治肩胛疼痛。[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l寸。

(14)肩外俞穴SI14Jiānwài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配伍]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刺灸法]斜刺0.5~0.8寸。

(15)肩中俞穴SI15Jiānzhōng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解剖]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配伍]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刺灸法]斜刺0.5~0.8寸。

(16)天窗穴SI16Tiānchuāng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解剖]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配伍]配列缺治颈项强痛。[刺灸法]直刺0.5~l寸。

(17)天容穴SI17Tiānróng   

[定位]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解剖]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配伍]配列缺治颈项强痛。[刺灸法]直刺0.5~l寸。

(18)颧髎穴SI18Quánliáo   

[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解剖]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配伍]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配合谷治齿痛。[刺灸法]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附注](l)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2)《图翼》:禁灸。

(19)听宫穴SI19Tīnggōng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解剖]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配伍]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刺灸法]张口,直刺l~1.5寸。[附注]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x.com/cssssgr/789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