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稳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身体不协调引起的这些症状。可能是因为下肢的肌肉力量不行,导致走路不稳,有些人是因为先天性肌肉异常导致神经肌肉病,下肢的腿肌肉没有力量,所以走路老是左右蹒跚、歪七扭八,出现不稳的感觉。
小脑萎缩导致的共济失调的特征,表现为行走不稳、东倒西歪、双腿并拢、像喝醉酒样的步态,同时还会伴有眼球震颤、吟诗样言语、抑扬顿挫、手脚运动协调障碍、跟-膝-胫试验阳性、对指试验阳性、肢体不协调、有反弹动作。小脑主要影响运动肌肉的协调,会引起运动协调障碍、肌张力下降、自觉肌力下降,统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出现萎缩后,除共济失调外,患者还可伴有说话速度变慢、出现鼻音、肌张力减低等情况,医院完善指鼻试验、CT、磁共振等检查,同时结合病史进行诊断。确诊后的治疗主要在于去除病因、控制疾病发展,减少症状以及并发症等的发生。
小脑萎缩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当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运动、语言等方面,可通过徒手平衡训练或借助平衡训练仪等方式,可有效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运动损伤等。另外,如果患者有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可以通过多听、多看、多说、多写等方式锻炼语言能力。
小脑萎缩的患者日常生活中也需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喝酒,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每日适量运动,注意不可过度劳累,以降低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避免加重小脑损伤。
中医总结共济失调症状:共济失调是因小脑、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而并非肌无力,可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引起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临床上可分为小脑性、大脑性、感觉性和前庭性共济失调。
1.协同不良是在运动中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协同不佳而导致失去了对躯干、四肢和言语肌的正常控制。
2.辨距不良 是由于小脑丧失将来自周围的运动信息和来自大脑的运动命令相比较并发出修正信号的能力引起,表现难以判断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范围。
3.眼震 多属小脑病变继发脑干损害,影响到前庭神经核所致。
4.意向震颤中脑结合臂病变使主动肌和拮抗肌不能协调地完成有目的的动作。手和指的精细动作受累,在随意运动中当接近靶时颤动更明显。
5.失平衡小脑、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平衡反应延迟、加剧或不恰当,影响坐、站和走路。
舒肝克痿汤医生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采用舒肝克痿汤中药口服汤剂进行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每天接触非常多的病人,因此总结下属于自己在此类疾病上的独特见解与用药手法:强调辨证辨病结合、个体化治疗,以患者为本,寓攻于补,使病患机体趋于平衡,控制疾病的发展速度,改善病人现有的基本症状,用中药的药性来最大程度的消除症状,大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目前也是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支持与宣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