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尺神经损伤感染
尺神经损伤治疗
尺神经损伤饮食
尺神经损伤医院
尺神经损伤用药
尺神经损伤特征

肌电图三

肢体麻木无力之肌电图检查

辅助检查手段之肌电图

上期讲到了肢体麻木无力病因之一-----周围神经病,同时也说到了诊断周围神经病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之一----肌电图。本期将介绍肌电图这一辅助检查手段。

科普时间:

无论是大脑感知身体各种感觉还是大脑控制肢体各种活动,都是把这种特殊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而这种神经传导是通过神经和肌肉上特殊且微小的“生物电”的形式来实现的。而肌电图检查是通过检测神经和肌肉上这种“生物电”的大小以及该“生物电”在神经上“行走”的速度来确定肢体麻木无力的病因的。肌电图可以检查周围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的功能状态,从而来判断肢体麻木无力是神经病变、肌肉病变还是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

肌电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检查:

1

1.神经传导速度(NCV):其实就是“生物电”在神经上“行走”的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测定。用于各种原因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

2.针极肌电图:通过一根细针插入到肌肉里并收集肌肉的“生物电”状况,从而判断肢体无力是由于神经损害引起的还是肌肉损害引起。同时进行不同部位多块肌肉进行检查还可以对无力的病变位置进行初步的判断。多数情况下需要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来综合判断。

3

3.重复神经电刺激:在神经和肌肉之间需要有一个信息交换器亦即神经肌肉接头来完成“生物电”从运动神经传递到肌肉,从而实现神经控制肌肉的活动。肢体无力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导致的,神经和肌肉本身都是正常的。而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段就是肌电图中的重复神经电刺激,其通过反复刺激神经并观察肌肉上的“生物电”大小变化来判断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状态。

4

4.诱发电位:诱发电位是指大脑在感受到体内各种特异性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它反映了脊髓和大脑各种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

最后,再强调一下: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肌萎缩、肌痉挛、抽搐等症状,怀疑患有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或腰椎病、神经损伤或局部神经受压、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时,可做肌电图检查以帮助诊断。

肌电图之我见没有什么检查能有肌电图那么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了。很多时候,当一个病人拿着一份肌电图报告给医生看时,大多数医生不看结果,医院的,然后再看哪个医生做的,最后看报告,当然也会有医生会把数据看一遍。但无论如何,大多数的回答是,“请再在我们这儿重新做一个吧”。费用暂不提,但肌电图的检查过程又是电刺激,又是扎针,让病人受二茬罪。很多到我这儿来看病的,往往还不只是二茬罪,受了三岔、四茬罪的都不在少数,医院不等。实际上国内从多年前就有指南和共识,但为什么各个肌电图还是对彼此的结果缺乏信任呢。在此,我根据这些年在临床上做肌电图的经验和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希望能与同行交流,也为病人解惑吧。关于正常参考值:当我一开始接触肌电图的时候,老师就曾说过,每个肌电图室的机器不一样,检查环境不一样,操作技术不一样,最好要制定自己的参考值,那个时候,我就暗下决心,回去后要做参考值,但是几年过去了,做了很多病人,还是沿用通用参考值,一个原因是自己“懒”,最主要的原因是越来越发现,参考值也不是那么“必要”。我这个“必要”是加引号的,我的意思是,肌电图的结论不是靠一条神经或一块肌肉的异常来确定的,要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判断。正巧前几天有个老年病人,一年前出现双下肢无力,开始觉得上坡时明显,伴双下肢酸胀,慢慢发现走平路时也有酸胀感,临床医生怀疑肌病,病人到我这的时候查体发现四肢近端肌力稍差,扎针时发现患者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正常,波幅较正常值高一倍以上,如果按照参考值,是不能报肌源性损害的,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患者肌肉动作电位早募集,比较直观的发现是动作电位多且碎,最后肌电图还是报的是肌源性损害。进一步活检证实为脂质沉积病。因此,针极肌电图要更加重视动作电位的稳定性、发放频率、募集比率和激活状态,而不是只看时限。神经传导检查也有类似情况,例如,一个四肢麻木的病人就诊,神经传导仅仅发现一侧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稍长,不能以此就考虑正中神经损害,而可能该病人受累的主要为小纤维,常规肌电图不能发现受累部位异常,正中神经损害可能是伴发,而不是这个疾病本身造成的。关于肌电图结合临床:说到这里,有医生肯定会问,你这肌电图结果就是根据临床得出来的嘛!没有临床提示肌病,你敢确定吗?对,如果临床上不考虑,我们真的要多思量。但话又回来了,你肯定还会问,你结合临床的结果就是临床考虑什么你报什么,那肌电图还有什么意义吗?这是很纠结的问题,当我做了五年肌电图的时候,我仍在纠结这个问题。我们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不就按照临床症状报,拼命向临床上靠;要不就撇开临床,看到什么报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肌电图是临床查体的延伸,但能延伸那儿,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要做好分内事但不做分外之事。比如一个四肢麻木的病人,我们通过病史知道患者起病缓急,是进行性的还是反复发作,是否对称,是否长度依赖性,是否有疼痛有麻木,是否有踩棉花感,然后通过查体腱反射强弱,有无病理征等已经知道了是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需要鉴别的是哪类纤维损害,是原发脱髓鞘还是轴索损害。然而很多肌电图结论就是神经源性损害,不报纤维,不报脱髓鞘或轴索损害。临床医生能满意吗,肯定觉得肌电图没有价值。这样的报告多了,临床医生就逐渐对肌电图失去信任。因此,作为肌电图医生,有扎实的临床基本功非常重要,要懂得临床真正的需求,只有解决临床问题了,临床和电生理才能完美结合起来。关于肌电图新技术:传统的肌电图包括传导和针极肌电图,当然还是有从神经传导检查衍生出来的F波、H反射、重复电刺激。随着临床需求的增多和电生理的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单纤维肌电图、皮肤交感反应、inching技术、瞬目反射、运动诱发试验等新技术。新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常规肌电图技术的短板,如神经传导检查不能检查小直径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但皮肤交感反应可给予补充;如重复电刺激对神经肌接头疾病阳性率低,那么单纤维肌电图可提高敏感性。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传统技术的局限性的基础上开展新技术,在开展新技术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新技术。要信赖肌电图,但要相信肌电图不是万能的,做到有可为有可不为。关于患者配合:肌电图检查是建立在医生、病人和机器良好配合的基础上的,因此彼此沟通非常重要。一个善意的动作,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病人配合你的每一个指令,才能很好完成肌电图检查。在扎针之前一定要让病人处在一个良好的肌肉放松体位,正确而清晰的指令往往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肌电图检查的时间。虽然病人是来求医,但我们做每一次电刺激、扎的每一针都要认真负责,心存善念,一是要感谢病人对我们的信任,让我任意的选择肌肉扎针;二是能提供很好的病例供我们学习提高。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一、概论)

为了更加规范肌电图的操作,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学组制定了简单的、便于操作的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并经过多次讨论达成共识,辑录如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更新和补充内容

第一部分概论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狭义肌电图通常指运用常规同芯圆针电极,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特性。广义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nerveconductionstudies,NCS)、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nervestimuUition,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linkreflex)、单纤维肌电图(singlefiberelectromyography,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以下主要介绍比较常用的肌电图操作规范。

一、肌电图检查的适应证

1.前角细胞及其以下(包括前角细胞、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肌肉内注射肉毒毒素部位的选择(部分患者)。

二、肌电图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三相电源插座和插头供电,并保证插座的地线完整。

2.遵守仪器使用的安全要求,由专业人员定时检查设备的漏电情况,当出现触摸设备外壳有电击样感觉或电源线破损等情况时,应及时停止操作。

3.不要将刺激电极置于心脏区域,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和地线应置于肢体同一侧,以减少通过躯体的泄露电流。

4.对于意识障碍或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意外损伤。

5.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不要再将其他与电源线连接的设备与患者相连或接触,除非经过专业人员检查确保安全。测定过程中不应让患者接触肌电图设备外壳或面板。

6.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应仔细评估肌电图检查的利弊。如果血小板低于/mm3,或抗凝治疗时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5~2.0,采用针电极检查时,出血的风险增加,如果决定检查,建议先检查位置表浅的小肌肉,观察出血情况。血友病或其他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应避免进行肌电图检查,除非已经提前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7.对于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应进行NCS。

8.体内植入了心律转复设备或除颤器时,应咨询心脏专科医生,刺激器要远离植入设备15cm以上,必须接好地线,并且刺激电流的时限不应超过0.2ms。

9.肋间神经或Erb点针电极刺激、颈棘旁肌、膈肌、前锯肌等肌电图检查时,要注意判断检查的利弊,慎重选择,严格规范操作,避免气胸。

10.对于疑诊Creutzfeldt,Jakob病的患者,应使用一次性电极,检查结束后所有与血液接触过的物品均要妥善处理。

11.对于HIV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针电极检查时,建议使用一次性电极,对于非一次性电极要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处理。检查人员在检查时以及处理电极时要注意自身防护。

三、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1.可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

被忽略的病变,例如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肥胖儿童深部肌肉萎缩的检测等。

2.可对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及神经肌肉接头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3.神经病变节段的定位诊断,如下肢H反射异常提示S1神经根病变;肱二头肌和三角肌神经源性损害提示C5~6硝神经根受累。

4.了解病变的程度和病变的分布。

四、对肌电图检查者的基本要求

1.检查者应熟悉神经解剖知识。

2.检测前应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3.检查前向患者解释:(1)检测过程中保持肢体放松状态,尽量避免精神紧张;(2)检测过程中随着电刺激量的增加会有不适的感觉,运动NCS测定时会有肌肉收缩的动作;(3)针电极检查会有肌电图检查之前应常规进行NCS。

十分钟吃透神经源性改变(肌电图)

这里不知道有多少童鞋看过生活大爆炸。搜狐终于打通广电总局这一关,第八季慢吞吞的上线了,喜欢的童鞋可以去追下。

照片左下方这个怪蜀黍就是让加州理工(Times全球排名第一高校)顶级科学家Sheldon敬若神明的旷世奇才斯蒂芬?霍金。然而天妒英才,霍大神21岁时被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可是幸运并诡异的是,他居然是一种异常缓慢的类型,直到现在还没有达到呼吸机依赖的程度。

如果二十多岁的霍金放到我们面前,做个肌电图,让我们诊断,会是什么结果呢?答案就是广泛的神经源性改变(主角隆重登场!)!!!!!

本文的神经源性改变主要是指周围神经轴索或运动神经元胞体受损后,在针电极肌电图上的表现。相关疾病有霍金的运动神经元病,轴索型的吉兰-巴雷综合征,周围神经因外伤而受损等。脱髓鞘有些特殊,我们后面再慢慢说。这个过程其实是挺复杂的,我们尽量简化,循时间顺序,把病理改变和电生理异常写出来。

一.上面这个图代表华勒变性,大家都快看吐了吧,此为讲周围神经损害必用图。轴索刚断的时候,它手下的肌纤维肯定是不听使唤了,大力收缩能募集到的肌纤维也是肯定下降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出现募集减少,典型的称为单纯相。下图中,上层是正常募集,可以看出来神经元丰富,手下肌纤维也多,撑起密密麻麻的募集图形;下层是神经源性损害,就那么几个孤伶伶的可怜兮兮的电位。

二.大概一两个星期过后。受损神经管辖下的肌纤维们渐渐发现没有人管他们了,开始穷开心的得瑟起来,于是乎出现了异常自发电位:纤颤电位、正锐波和束颤电位。正常人也可以出现少量的纤颤和束颤电位,但是神经源性改变时会明显增多。纤颤电位和正锐波都是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只是电极和放电肌纤维的空间相对位置不一样而已。就比如一个人摸到了大象鼻子,另一个人摸到了大象屁股,其实都是摸的同一头大象。束颤电位就是一个运动单位内的全部或部分肌纤维的不随意自发放电,可能起源于运动神经元或轴突,由于是很多肌纤维同步收缩,表浅的话可以被肉眼看到(亲们,肌肉纤颤肉眼是看不到的,看不到的。。的。。。病历里面再也不要写看到肌肉纤颤了。即使是舌肌,老外也明确说看到束颤,这一点我们亲爱的课本也会错,见八年制第二版教材P,但人卫本科第七版就是对的)。等等,这里也有运动单位,是不是和运动单位电位有什么猫腻?Bingo,束颤电位确实长的很像运动单位电位,只不过如果由病理的运动单位产生时,可以相位增多、波幅增大。关于这三个个体户的模样,还是上图来的直接:

另外,舌肌真的是束颤,借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图,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上NEJM网站找视频体会体会。参考文献见后。

三.损伤后几个月,牺牲掉一些神经元/轴突后,那些自由了的肌纤维也不能不管啊。因此阵亡神经元的邻居们伸出触角(芽生),各自抓住一些老朋友的老部下。于是残余的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增加,轻收缩时电极可以检测到由同一个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也增加了。由于人多嘴杂,自然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增宽,相位增多;但肌纤维多了,相对来说力量还是大了,波幅也增高。另外,自由的肌纤维数量较前减少,所以自发电位会较前一阶段减少。

啰嗦这么多,来个总结吧:

(1)损伤后立即可出现大力收缩募集减少,如单纯相。

(2)1-2周后,自发电位增多,包括:纤颤电位、正锐波、束颤电位。

(3)几个月后出现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多相波百分比增多、波幅增高。

写到最后,越发觉得编专业书籍的老师们的不易。我这里只是尽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很多地方肯定不如后面参考文献详尽而完善。希望大家学习肌电图的时候可以去翻翻后面的参考文献,几本书都是呕心沥血之作。

参考文献

1.崔丽英.简明肌电图学手册.科学出版社..

2.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3.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4.RopperAH,SamuelsMA,KleinJP.AdamsandVictor’sprinciplesofneurology.McGraw-Hill..

5.DavidC.Preston,BarbaraE.Shapiro.NeedleelectromyographyFundamentals,normalandabnormalpatterns.NeurolClinNAm.,20:–.

6.ToroJ,ReyesS.Tonguefasciculationsin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NEnglJMed.,(5):e7.

7.吴江.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8.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十分钟掌握肌源性改变(肌电图)

开头先给读者们致以最悲痛最诚挚的歉意。犯错的滋味真不好受哇。虽然我写的过程还是很注意的,一定要参考多个来源,尽量不要犯错。但上次有关舌肌纤颤还是出了问题。人丑就要多读书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虽然我开始用tonguefibrillation搜了下,google给出的全是tonguefasciculation,加上看了几本书也只都说肉眼看不到纤颤,两篇ALS经典文献也只说tonguefasciculation就大胆去写了。后来心中始终惴惴不安,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今天我神使鬼差的加上双引号在google里面一搜,敢情舌肌纤颤还真是能看到。舌肌是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纤颤的地方。详见参考文献1。Googlebook就可以搜到,属于预览页随便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核实下。求大家原谅我吧。也欢迎未来大家多监督,勤拍砖,我能承受。

写的越多越保守,真是不敢吹牛了。答应好的肌源性损害,无论如何也要负责任的写下去。

神经源性改变和肌源性改变是一般的神经科大夫临床上最常遇见的异常针电极肌电图诊断了。掌握这两个,就可以识别临床上大部分因为神经或肌肉原因的肢体无力EMG了,想想就很有成就感吧。顾名思议,肌源性损害就是肌肉本身病变导致,突出代表为多发性肌炎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肌源性损害很复杂,不同的疾病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多发性肌炎,因为是炎症,这炎细胞可不长眼,也会顺带损伤一些神经纤维,造成肌源性损害中混杂着神经源性损害;另外,一些慢性肌病晚期,由于神经退行性改变和神经再生,也可以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源性损害。这里,我们集中注意力,以不变应万变,专注于肌肉疾病中由于肌纤维本身受损造成的独特表现。等大家把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损害都分别弄清楚,就可以灵活的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啦。这里主要依据最常见的多发性肌炎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为蓝本,总结一些肌源性损害共性的东西。咱们按照操作肌电图的顺序一步一步来:

一.肌肉静息状态

肌纤维自己就是受害者,难免情绪会有波动,一发脾气就会出现自发电位了。但这自发电位是一个个受损害的肌纤维发动的,所以肌源性损害可出现纤颤电位和正锐波(此处应自行脑补纤颤与束颤电位的区别)。这里再把纤颤和正锐波的图放出来大家复习下下。注意,这次咱们不提束颤了,因为纯肌源性损害的话,病理生理过程中没有神经元/轴突的组织结构的事,个体户肌纤维们无组织无纪律,没能按照运动单位的架构组织起来。

二.肌肉轻度自主收缩状态(运动单位电位)

这是区别肌源性损害和神经源性损害的主战场:首先,每个神经元管辖下能收缩的肌纤维减少,人少力量小,运动单位电位波幅自然就下降了;第二,能收缩的肌纤维少了,他们能撑的时间自然也少了,所以时限短;第三,残存的肌纤维们有的功能也不稳定,放电也没那么同步了,多相波增多。下面来张大团结,正常、肌源性损害、神经源性损害的肌纤维被支配情况对比,就能理解可怜巴巴的肌纤维们了。当然,诊断时候,用于区别它与神经源性损害的主要是短时限和低波幅。

小测验:下面这个图没有标主人,不过大家应该能猜出谁是正常、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吧,已经提示的很明显了哦。

三.肌肉大力收缩状态(募集现象)

由于肌肉疾病的肌纤维比较孱弱,用力时,早早的就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因此,有时小力收缩即可引起很多运动单位一起放电,出现代偿的干扰相,这叫早期募集现象(虽然这时并不一定在大力收缩,只是为了统一描述募集,放在这一部分)。募集之后,虽然运动神经是好的,也就是说能放电的神经元数量其实是正常的,意味着募集起来还是比较拥挤的;但关键是有数量没质量,手下能出力的肌纤维少了,波幅就下来了。这种看似密集,实则低平的募集现象叫做病理干扰相。打个比方,队伍长度十米,下列人均匀横向肩并肩站成一排,请自行脑补观感:正常募集挤了30个人,每人身高1.m;神经源性的单纯相就是站了5个姚明;而肌源性损害的队伍就是30个小矮人(不瘦,横向还可以),每人身高1.m。这下好记了吧。

好了,我们最后对肌源性损害肌电图特点做个总结:

1.出现自发电位: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2.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短,波幅低,多相波百分比增加。

3.大力收缩:早期募集,病理干扰相。

针电极肌电图系列告一段落。也只能抛砖到这里了,后面的参考文献可以提供更完善的讲解,大家在住院医师阶段一定要好好读过其中至少一本,哪怕厚的书不能全读,至少看半本或者1/3本理解了原理也是ji好的。尽量支持正版,实在不行的话,偷偷告诉你,其实电子版也不是很难找到(下列所有),虽然不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EisenA,KriegerC.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synthesisofresearchandclinicalpractic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P55.

2.崔丽英.简明肌电图学手册.科学出版社..

3.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4.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5.RopperAH,SamuelsMA,KleinJP.AdamsandVictor’sprinciplesofneurology.McGraw-Hill..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修订版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组概论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项技术[1]。狭义肌电图通常指运用常规同芯圆针电极,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特性。广义肌电图除了神经传导检测(nerveconductionstudy,NCS)和常规同芯圆针电极肌电图(needleelectromyography,EMG)之外,还包括电生理检测的其他项目,例如重复神经刺激(repetitivenervestimulation,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单纤维肌电图(singlefiberelectromyography,SFEMG)、运动单位计数(motorunitnumberestimation,MUNE)、巨肌电图(macro-EMG)、运动诱发试验等。

一、肌电图检查的适应证

1.脊髓前角细胞和(或)脑干运动核及其以下部位的定位诊断和鉴别,包括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部位的定位诊断。

2.可助于肌肉注射肉毒毒素部位的选择。

二、肌电图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2]

1.保证电源稳定和电线完整,遵守仪器使用的安全要求,专业人员定期检查设备,以防漏电,如出现电源破损或机器外壳漏电现象应及时停止操作。

2.做肌电图检查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神经系统体检,并充分对受检者解释并取得配合。

3.保持肢体(尤其是末端)温度,天气寒冷可局部加温,保证肢体末端温度维持在32℃。

4.不要将刺激电极置于心脏区域,非诱发电位检查项目时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和地线置于肢体同一侧,以减少通过躯体的泄漏电流。

5.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避免进行NCS。

6.植入心律转复设备或除颤器的患者,应咨询心脏专科医生,刺激器应远离植入设备15cm以上,接好地线,刺激电流时限限制在0.2ms内。

7.意识障碍患者或有精神症状患者进行检测时应咨询相关专科医生检查的必要性,并避免意外损伤。

8.对于血小板减少或因其他血液异常存在出血倾向或使用抗血小板制剂或抗凝剂药物的患者,在采用针电极检查时,应评估检查的利弊并对患者进行充分地交代。可以先选择位置表浅的小肌肉观察出血情况。血友病或其他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应避免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查,除非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已得到纠正。

9.建议使用一次性针电极。对于疑诊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包括克雅病)或已诊断为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梅毒等血液传播性传染病的患者,必须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10.肋间神经或Erb点针电极刺激,在颈棘旁肌、膈肌、前锯肌等部位行肌电图检查时,要慎重选择,严格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气胸。

三、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1.可证实和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例如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无主观感觉障碍或无力的周围神经病变或肥胖儿童深部肌肉病变的诊断等。

2.指导肌肉内药物(例如肉毒毒素或其他药物)注射部位的选择。

四、肌电图检查基本原则[3]

1.NCS和针极肌电图测定是临床检查的延伸,因此,在进行肌电图检查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神经系统检查。

2.如果检测结果存在异常,要排除技术因素并应重复检测。

3.如果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不吻合,要慎重解释结果并充分考虑与临床的关系。

4.每个病例均应个体化,随着检查的进行加以调整。

5.规范的操作方法和正确的解读才能为临床提供关键信息。

检测方法

一、NCS

1.皮肤温度:

为避免皮肤温度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保证皮肤温度维持在30~32℃。

2.常用电极的种类:

神经传导检测一般使用盘状表面电极和环指电极,也可使用单极针电极或同芯针电极。

3.电极的放置:

(1)记录电极:运动NCS时,将阴极置于肌腹,阳极置于远端的肌腱或骨关节处。顺行性感觉NCS时,记录电极置于神经干走行处;逆行性感觉NCS时,记录电极置于顺行性测定法的刺激电极位置。(2)刺激电极:运动NCS时,阴极置于神经走行的远端,阳极在近端2cm处,而F波测定时将阴极置于近端。顺行性感觉NCS时,刺激电极置于手指或足趾末端,阴极在近端,阳极在远端;逆行性感觉NCS时,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阴极在远端,阳极放置在阴极近端2cm处。(3)地线:置于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

4.刺激强度和时限:

从较小电流开始逐渐加量,运动传导测定时应对神经干予以超强刺激,一般以诱发出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x.com/csssstz/516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