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发生移位的骨折
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2.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发生移位的骨折
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
3.最容易的是骨盆骨折,失血量ml到0ml,其次是股骨骨折失血量ml到ml,再次是胫腓骨,失血量ml到0ml。
4.挠背(桡神经,指背伸,垂腕)
尺和纸(尺神经,夹纸试验+,爪形手)
正中=对(对掌,猿手)
5.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的是肱骨髁上骨折
6.在三角肌止点以上、胸大肌止点以下的骨折,近折端向内、向前移位,远折端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向前、外移位;远折端向近端移位。
7.儿童肱骨踝上骨折
尺侧移位:肘内翻畸形
桡侧移位:肘外翻畸形
内尺外桡
尺神经损伤是并发症
8.桡骨半脱位手法复位肘关节屈曲至90°,作轻柔的前臂旋后、旋前活动
Hippocrates法复位为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
Allis法复位为髋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
9.盖氏(Galeazzi)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
孟氏(Monteggia)骨折——尺骨干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10.桡骨远端骨折
侧面——银叉样畸形
正面——枪刺样畸形
尺神经损伤——爪形手畸形
桡神经损伤——垂腕畸形
正中神经损伤——猿手
天鹅颈样畸形——类风湿关节炎。
11.前臂双骨折:
稳定+不稳定——先复位稳定的,再通过骨间膜联系复位不稳定的
上1/3骨折——先复位尺骨
下1/3骨折——先复位桡骨(尺上桡下)
中段——尺骨
12.想想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