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尺神经损伤感染
尺神经损伤治疗
尺神经损伤饮食
尺神经损伤医院
尺神经损伤用药
尺神经损伤特征

临床法医鉴定应知应会

临床法医鉴定应知应会一、适用范围1、伤残程度及相关事项鉴定1.1车祸外伤后,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1.2工伤、务工等意外受伤,意外事故人身损害赔偿。1.3被寻隙滋事者伤害,一般人身伤害纠纷。1.4其他人、动物、工具、环境等偶尔的人身损害赔偿。1.5保险相关的意外事故、重疾险等的残疾鉴定。1.6误工、护理、营养期的判定及后期治疗费用预算。1.7恶意伤害,刑事案件附加的民事赔偿。2、损伤程度及相关事项鉴定2.1恶意伤害,涉及刑事案件的损伤程度鉴定。2.2公检法指定的其他待定的损伤程度鉴定。二、时间约定1、残疾评定的时间,依据组织器官的不同性质及可能恢复时间确定间隔的最短时间;特殊情况下可能提前或延后。1.1应当在伤后30-90日以后进行鉴定的损伤类型:以原发性损伤后果为依据评残的肢体、脏器缺失,内脏切除、修补;颅骨和颌骨缺损;肋骨骨折、肋骨缺损及牙齿脱落;肋骨骨折致胸膜粘连;椎体压缩性骨折大于1/3(不含脊髓损伤),其他不涉及功能障碍、未构成伤残等级的损伤等。1.2应当在受伤后90-日以后进行鉴定的损伤类型:未行手术的肢体骨折;肢体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愈合趋势良好,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骨髓炎、骨不连等并发症);非稳定性骨盆骨折;面部及体表软组织损伤后瘢痕;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不含神经源性损伤);视力障碍、听力障碍且病情稳定。1.3应当在受伤后-日以后进行鉴定的损伤类型:色素沉着;颅脑损伤或中枢神经损伤后遗智力缺损、精神障碍、持续植物生存状态、语言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截瘫、大小便失禁等;严重肢体软组织损伤影响肢体功能;脊柱损伤遗有功能障碍;骨折畸形愈合;重度烧伤;性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累及肢体大关节的骨折且明显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其他以损伤并发症或后遗症为主要鉴定依据的。1.4应当在受伤后-日以后进行鉴定的损伤类型:肢体长骨骨折并发骨髓炎,外伤性癫痫,骨不连。1.5国家有相关技术要求者,应严格按规定进行。2、损伤程度的鉴定,病情相对稳定即可申请,可病房内完成鉴定检查;部分损伤依赖后遗症确定级别的,延后按规定时间执行。2.1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鉴定依据的,伤后即可进行鉴定;以损伤所致的并发症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伤情稳定后进行鉴定。2.2以容貌损害或者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损伤90日后进行鉴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原发性损伤及其并发症出具鉴定意见,但须对有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加以说明,必要时应进行复检并予以补充鉴定。2.3疑难、复杂的损伤,在临床治疗终结或者伤情稳定后进行鉴定。三、准备工作1、时间因素:1.1受伤事故发生即可能存在利益纠纷,建议尽快分配人员负责,以求维护自身利益;1.2诊治过程基本决定预后,医患沟通协作应主动,必须优先、严格落实诊疗计划;1.3出院后至接受鉴定日空挡期间,需维持康复训练并避免再次伤害的发生。2、资料收集:2.1身份确认:身份证符合;无名氏入院需尽快落实具体信息;俗名或小名、姓名错误,也要及时更正;出、入院信息不符者,需要有更正注明的材料说明。2.2受伤事实确认:受伤事实经双方认定、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意外事故等材料,尽量与病历记录一致。2.3诊治过程的资料完善:急诊就诊情况、入院记录、手术记录、出院记录、各类检查化验的日期及结果、出院后复查记录及检查等,必须真实,尽可能完整。2.4法医鉴定酌情追加的特殊检查:提前咨询法医,住院期间的法医客观检查;接受鉴定申请后,法医进一步追加安排的检查,尽可能完善。3、多方沟通:3.1与利益对方沟通:争取顺利完成治疗及检查,降低因欠费影响治疗及预后的风险。3.2与执法部门沟通:重点是确定事故事实及责任划分,也可咨询解决方案。3.3与第三方沟通:与对方的保险公司协商,也可酌情咨询代理律师,慎重介入。3.4医患沟通:精细化个体诊疗,减少、减轻后遗症;同时,完善病历资料及检查,提供法医鉴定的客观依据。4、法医4.1提前临时突击学习,储备知识,减少“上当受骗”风险。4.2完善资料:部分损伤存在伤病关系,及时完善检查具有鉴别意义。4.3院外防范:门诊院外康复复诊的空档期偏长,疾病、意外甚至死亡等,事实不清可干扰鉴定;增加鉴定申请不被受理,或者鉴定结论对方不认可的风险。四、鉴定机构1、就近鉴定医院的住地,方便外伤患者提前咨询,也方便鉴定人调阅资料,必要时向主治医师了解诊治经过、建议增加特殊检查,争取鉴定结论更全面。也方便接受属地司法机关的问询或者出庭作证。2、属地约束:鉴定所受属地司法机关监督管理。鉴定文书强调司法公正,严格执行规范条文,具有法律效应;既为民间纠纷的协商调解提供法律依据,也是此类民事诉讼的重要参考依据。另外,鉴定文书的存档与追责时间长,属地原则明显;异地鉴定不受属地司法机关监督,执行难度极大,档案调阅难。3、唯一存档:同一事件的同一人,司法强调不得同时存在两份以上的有效法医鉴定结论;否则,鉴定结论无法执行或参考,也明显增加司法诉讼的风险。无论哪一个鉴定结论被否定,鉴定所及鉴定人是可能被追责的。4、协商调解:意外伤害后的纠纷赔偿,大多数是协商调解。越复杂的调解,越需要标准参考执行,利益双方都存在引入第三方标准的动机。鉴定人依据各项规范条款,并向利益各方解释明白,促进双方调整各自利益诉求,协商性质明显。这样,减少了后期诉讼风险;既降低了属地司法执行的频率,也间接促进了社会稳定。5、简化处理:依据委托人及被鉴定人的意愿,可以简化鉴定项目,包括接受单一项目的委托,提高双方执行鉴定意见的可行性及便捷性。而且,鉴定书的存档要求并未下降,仍具有法律效应,约束力远强于私底下的双方口头或书面约定。五、相关问题1、时间问题:法医鉴定具有延后性,是因为损害在前,而治疗结果需要时间等待。但治疗过程不确定时,结果也可能有差别。因此,建议尽早咨询法医,做更好的准备工作。2、资料问题:受伤、入院、手术、出院诊断、出院时情况、门诊复查及恢复等,资料记录必须真实,尽可能完好保存,以求证据充分。另外,特殊部位损害的法医鉴定,除了临床医疗检查外,还需要鉴定规范强调的客观检查,有利区分伤病关系,鉴定结论更科学。3、资质问题:医院退休或在职专家,兼职法医执业资格属省级司法机关授予,县级管理及社会监督;部分鉴定结论终身负责制。资质管理决定鉴定质量,属地鉴定既有司法约束,还有社会监督,更有投诉机制;而异地受理不受属地约束,风险增大。另外,异地受理要么迷信宣传,要么对方胁迫,要么自身刻意,其结论不被另一方认可执行,甚至不得不提请诉讼的风险明显放大。4、费用问题:既严格执行按项目收费的省级管理,也可以简化项目协商处理;还可以接受法律援助,具有公益性质;提前咨询要单独收费,但后期受理鉴定也可能减免。而且,鉴定收费发票必须复印存档,重点是防范收费总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即私自多收费而少发票或虚开发票少收现金等违法行为。当然,也可防范人情鉴定及金钱鉴定等违法行为。费用违规的,往往需要结论违规来支撑。5、执行问题:鉴定结论提供专业标准,具有法律效应;但不具有强制性,不针对是否执行负责。纠纷双方,无论协商调解或者提请法律诉讼,都需要这种专业标准,而不是完全执行。6、医疗问题:外伤住院诊疗,多为手术处理,具有医疗参与应有的损伤;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造成的医疗损害,不属一般伤害鉴定,需要另外的鉴定资格认定。针对医疗伤害,鉴定人或鉴定所,还设有回避制度或异地专家申请制度。考虑二者的重叠性,积极的医患沟通及共同完善诊疗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了。7、律师问题:律师的专业职责是提请诉讼,有纠纷就有律师参与的可能;因此,针对伤害类纠纷,尤其是涉及专业知识的赔偿问题,律师早期参与的多,积极宣传的也多。对应的是,医院退休或在职专家,兼职法医;因医疗业务习惯及时间限制,法医鉴定多为被动接受申请,早期诊疗过程基本不参与、不宣传。实质上从流程看,律师早期参与后,仍需要并委托法医完成鉴定,再将鉴定结论作为律所去调解或协助诉讼的参考依据;这是职业分工决定的。因此,是希望律师早期参与,还是自己咨询法医并学习相关知识,其实是个选择题,更是一个涉及宣传及专业导向的社会现象。参考资料:1、《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2、《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3、《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版);4、《司法部关于严格准入严格监管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的意见》;5、《湖北省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指引(试行)》(鄂司鉴协[]2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x.com/csssstz/735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