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说的正是骨折后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实现骨折伤情的有效康复,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骨折伤情而言,可因其复杂性而增加康复所需的时间。因此,骨折后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予以骨折患者悉心的护理,才能实现其在骨折后的有效康复。那么对于骨折患者,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促进其在骨折后的有效康复呢?
1、骨折愈合需要多久
要实现骨折后伤情的有效康复,我们需要先对骨折愈合的时间有所了解,才能为骨折患者的有效护理提供准备时间。对于骨折恢复时间的界定,医学界尚无明确定论,但主要是以人体生理性损伤在诊断、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生理性损伤愈合、消失的时间进行界定。但对于骨折患者而言,需要在上述界定时间的基础上增加患者骨折部位生理性功能恢复的时间,即正常活动水平恢复的时间。
因此,对于骨折伤情患者的恢复时间,需结合其不同骨折部位、骨折伤情复杂性等因素进行评估性界定,故对于骨折患者,应明确告知其需要在较长时间休养后,通过临床诊断确认其骨折部位功能性康复后,方可告知其恢复。总的来说,对于骨折患者伤情的组织性恢复时间需要3个月左右,而功能性恢复时间则需要6个月左右。
2、骨折期间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促进恢复
要实现对骨折伤情的有效恢复,应该根据患者骨折伤情恢复阶段差异进行针对性处理。
2.1骨折初期
骨折初期是骨折患者生理性损伤体征的主要发生阶段,在该阶段内,患者需及时就医,在明确伤情类型及复杂性后,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如石膏固定、支架固定、手术治疗等措施等,对骨折伤情进行处理,为有效恢复提供基础,维护骨折部位生理性功能。
在骨折初期需要注意,骨折治疗后由于局部组织血运受阻,骨折部位存在明显的肿痛不适,针对此类情况,部分患者家属或许会采取热敷、按摩措施,以求缓解此类不适,但这样的做法真的正确吗?
实则不然。按摩、热敷措施的开展,只会延缓骨折伤情部位血液循环的恢复,增加患者不适,严重的或许会导致部分组织坏死,对患者骨折部位生理功能康复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而言,术后骨折部位软组织尚未恢复,对伤处进行按摩或热敷,则会增加局部组织水肿及炎症症状,因此骨折患者在伤情发生后6周内是不宜进行热敷及按摩的。
那么骨折后伤者的肿胀、疼痛症状是否就没有办法缓解,只能默默忍受呢?
这个问题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骨折初期可通过饮食调整,增加伤者蛋白质摄入,以促进软组织的自愈恢复,如可食用清淡的豆制品、鱼肉、蛋奶类制品等,有效补充患者所需蛋白质,在软组织得到有效恢复后,逐渐缓解骨折部位肿胀、疼痛症状。
2.2骨折后3~4周
在度过骨折初期后,患者骨折部位已经形成新生骨痂,以促进骨骼愈合。在该阶段内,已经可以根据伤者骨折伤情恢复情况进行适量的基础康复训练。对于接受外固定治疗骨折伤者而言,在接受外固定治疗期间,骨折部位虽被固定,但并不表明伤者不能进行活动,且长时间不活动对于肢体骨折伤者而言,则会影响其肢体关节功能的维护效果,引发关节僵化、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影响治疗预后。
故此,可在患者骨折治疗3~4周后,指导其进行未受伤关节部位活动训练。如上肢肘关节骨折伤者,可指导其进行腕关节、指关节及肩关节活动训练,维护上肢其他关节部位活动灵活性,下肢骨折伤者亦然,如果伤者骨折部位较为特殊或为手术治疗患者,在无法进行自主活动训练情况下,则可由专业护理人员或家属辅助其进行上肢、下肢关节的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以积极维护肢体正常功能。
在该阶段内患者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已经基本恢复,但骨骼组织还处于高愈合水平阶段,为确保骨骼伤情的有效恢复,则需将饮食由清淡饮食逐步转为高营养这一膳食阶段,以通过饮食有效地补充伤者伤情恢复所需的钙质、维生素及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必要时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适当增加钙质的补充量,促进骨骼愈合。除此之外,对于已经可下床活动的伤者,则可辅助其进行室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
2.3骨折后6~8周
在骨折后6~8周后,骨折伤者软组织损伤已经完全恢复,骨折损伤部位已经出现大量骨痂,骨骼已经被较好固定,伤情已经进入最后的恢复阶段。在该阶段内,伤者饮食方面已经没有明确禁忌,但还需尽可能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通过高营养含量的饮食补给,补充生理恢复所需营养物质。在该阶段内,则可在上述恢复阶段饮食的基础上,积极补充微生物及矿物质,增加骨骼强韧度,还需在饮食的同时,大量饮水,避免因行动不便胃肠动力活动减弱导致的便秘情况的出现,增加伤者不适。
在功能康复方面,骨折伤者在该阶段内已经可以接受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以进一步促进骨折部位生理性功能康复。对此,伤者需在医生指导基础上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如上肢骨折伤者则需在骨折6~8周后,由医师指导进行患肢上举、抓握等功能性训练,下肢骨折患者则需加强对下肢行走、步态等功能的康复训练,以在加强骨折部位血运质量同时,促进骨痂愈合,实现早期康复。
3、骨折后出现并发症怎么办
骨不愈及骨折预后延后是骨折后的常见并发症类型,对于伤者骨折部位的骨骼形态及骨骼功能的正常愈合具有明确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伤者恢复期间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并发症风险,积极促进恢复。
在了解了骨折并发症的危害性后,我们需要先对并发症发生的诱因进行了解,才能实现有效预防。目前已知的可明确影响骨折伤情恢复的因素主要有骨折部位神经组织损伤、血运受损严重、感染和复杂性骨折四类。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医师需在对伤者伤情进行明确诊断后,方可制定治疗方案,以积极促进伤者骨折伤情恢复。
腕撑WristBrace
对于存在神经组织受损的伤者,则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在有效促进伤者骨折恢复基础上,促进受损神经组织愈合,降低愈合延后发生风险。骨折外科手术治疗后,需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避免手术切口感染引发软组织坏死、深度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在影响骨折愈合同时,威胁伤者健康安全;
骨折恢复期间,需加强对骨折部位皮肤温度、感知差异及水肿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