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尺神经损伤感染
尺神经损伤治疗
尺神经损伤饮食
尺神经损伤医院
尺神经损伤用药
尺神经损伤特征

唐林基础信息及临床问答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唐林——依帕司他片

昵称:唐林

全名:依帕司他片

毕业院校: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

申请类型:仿制药

规格:50mg

适应症:用于糖尿病神经性病变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片,饭前30分钟口服

.特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胃功能紊乱

糖尿病心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改善氧化应激

2.优势

)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阻断多元醇通路,从疾病发生源头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2)目前只有依帕司他是唯一上市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而唐林是国内首家上市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3)美国ADA指南及年中国II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用药。

4)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3.自我评价

我是国内首家上市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阻断多元醇通路,有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早期应用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唐林新版QA.在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疗效与甲钴胺的区别?

唐林和甲钴胺属于不同治疗机制的药物,唐林是从发病源头上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在缓解症状的同时还可以修复糖尿病受损的神经,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甲钴胺对于各类周围神经病变都有缓解症状的作用,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且它既不影响疾病的病理学基础也不减缓疾病的进展。

现在对于比较重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人,一些专家会考虑将唐林和甲钴胺联合使用,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以起到治疗的协同作用,在更好的缓解改善症状的同时,修复受损神经,效果显著,二者联合用药较单用甲钴胺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近20%。

2.从唐林的作用机制上看与硫辛酸区别?

多元醇通路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四大假说之一,是年研究发现体内山梨醇含量的增加对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多元醇代谢通路用于解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四大假说都会引起氧化应激,造成氧自由基的蓄积。从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角度而言,如果能够有效抑制更为源头的通路无疑是理想的选择。

此外,对于中重度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临床大多开始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案,即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果病人经济上没有问题的话,唐林与硫辛酸的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3.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理论上多元醇通路不再活跃,此时是否需要继续服用唐林?服用唐林的治疗周期是多长时间?

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不论是达标还是血糖稳定,体内都会存在血糖波动,血糖波动就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包括多元醇通路的异常活跃。当体内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的30%时,醛糖还原酶就会被激活,多余葡萄糖通过多元醇通路的代谢产生山梨醇在体内的蓄积。

所以对于临床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得到改善,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首先需要服用唐林至少三至六个月的时间修复受损神经,特别是对于重度神经病变的患者,服用唐林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现在一些专家会建议患者长期服用唐林,作为防止糖尿病神经病变进一步发展的预防用药。

4.唐林本身可以治疗神经病变如手脚麻木,但它的不良反应中又有麻木,为什么?

依帕司他在批准上市前的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国内二期临床研究中均没有发现麻木。在日本上市后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实验ADCT研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糖尿病并发症试验)中也未见麻木。此外一个例的多中心大样本观察中发现全身性麻木6例,发生率仅为千分之一(ClinicalInvestigationofEpalrestat,anAldoseReductaseInhibitor,onDiabeticNeuropathyinJapan:MulticenterStudy[J].JournalofDiabetesComplication,;0:68-72)

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发展要经历从麻木→疼痛→无知觉的过程,在神经修复过程中有可能从无知觉→疼痛症状出现甚至加重→麻木症状的出现甚至加重,所以患者出现麻木症状要先排除唐林在神经修复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症状短期的加重。

说明书上注明的麻木症状有可能是患者的个体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几率很低,日本自92年上市销售依帕司他至今已二十年,并未见到有不良反应麻木的临床报道。

此问题参考资料:

批准上市前调查病例例数5例,发现副作用例数9例(.76%),计3件,没有发现麻木不良反应;

在上市后的多中心研究中,例的大样本观察

在国内的二期临床资料中,未报道麻木反应

5.服用唐林一段时间后四肢麻木、疼痛加剧?(唐林本身是治疗神经病变的,为什么还会产生肢体麻木,会不会加重肢体麻木呢?)

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发展要经历从麻木→疼痛→无知觉的过程,在神经修复过程中有可能从无知觉→疼痛症状出现甚至加重→麻木症状的出现甚至加重,所以患者服用唐林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在神经修复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症状短期的加重,通常在一个治疗周期内会得到缓解,受损神经会在6-2个月内得到修复。

6.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上,α-硫辛酸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唐林

α-硫辛酸与唐林同为针对发病机制治疗的药物,唐林抑制的多元醇通路是氧化应激更上游的通路,从更接近源头的环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长久收益会更大。此外,唐林作为口服用药,更便于患者住院治疗后出院长期服用,且唐林的月治疗费用要低于硫辛酸口服药费用,是患者更为经济的治疗选择。

Ps:建议根据各地硫辛酸的中标信息,计算月治疗费用。

河南地区为例

通用名

剂型

规格

中标价/元

厂家

月治疗费用/元

硫辛酸

胶囊

0.g*24粒/盒

0.5

江苏同禾药业

依帕司他

胶囊

50mg*0粒/盒

40

扬子江药业南京海陵

44

依帕司他

片剂

50mg*0片/盒

36.8

扬子江药业南京海陵

38

7.唐林8%经肾脏代谢,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使用,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但为何说唐林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唐林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长达5年的临床实验表明,五年内使用依帕司他的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基本没有变化,而对照组没有用依帕司他的病人则是逐年的显著升高,严重的加剧了肾病的发展进程,另外血肌酐的增长率唐林治疗组也显著的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唐林在预防和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8.除了甲钴胺,可以和其他途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合用吗?低剂量联合药物治疗的实验研究显示通过药物之间的异化互动产生协同效果,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所以,在病人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唐林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可更全面的从不同机制不同发病原因上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理想的选择。9.唐林对于糖尿病并发症是重于治疗还是预防?

对于已出现症状的患者,首先要采取积极的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早期患者可通过服用唐林3-6个月,有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对于症状较重的晚期患者可住院治疗,通过甲钴胺等针剂的治疗,快速缓解症状,改善微循环,出院将唐林作为序贯治疗的口服用药,在修复神经,巩固疗效的同时,可以防止神经的进一步损伤。

而糖尿病患者自诊断之日起就已经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及血糖的波动,患者会在不同阶段出现全身各个系统的并发症,所以如果能在糖尿病病程较短的时候,积极有效的治疗神经受损,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0.唐林抑制多元醇通路,是否会升高血糖?

依帕司他治疗不会引起葡萄糖和脂类代谢异常,ADCT研究观察患者服用唐林3年并未见到血糖水平发生变化,此外,日本“依帕司他——医药品会谈记录表”:医院药剂师会的IF记载内容(年9月)为基准编写而成,年6月修订版中也提到长期服用唐林并不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参考资料:

A发表在EndocrineJournal,56(),49-56上的数据表如下:

B什么是IF(InterviewForm)

IF是医疗用医药品附带的文件等信息的补充,是让药剂师等医疗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对必要的医疗品恰当的使用并给出恰当评价的信息,或者作为医药品信息根据的说明书,日药会制定它的记载要点,为药剂师提供企业制造该药的依据,所给出的学术资料。但是,关于药品法的限制和制药企业的机密等的信息,违反制药企业的制药意图的情报以及药剂师理应提供的评价判断事项都不记载在IF的记载事项上。

.唐林是否为中华医学会推荐用药?

在年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神经病变管理和治疗”中,“对因治疗”部分提到唐林可通过可逆性抑制醛糖还原酶而改善代谢紊乱。

2.对于重症并发症,唐林是否有意义?

对于严重的神经病变患者,除选用唐林等针对发病机理的药物治疗和改善微循环以外,需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症状严重时,可考虑先使用药物静脉注射,快速缓解症状,以唐林等口服药进行序贯治疗修复神经,同时还可以防止神经的进一步损伤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3.尿液可能出现砖红色的证据支持,说明书中提到“有些检测项目中可能会受到影响”,是指哪些检测,会有什么影响?

由于服用本品后尿液呈黄褐色或者是红色,因此有时对胆红素和尿酮体定性检查有影响。

对尿液变色原因做如下更正:依帕司他呈黄色是罗丹宁骨架的衍生物,代谢后尿中仍然含有罗丹宁骨架,这就是尿液呈黄褐色或红色的原因。由于代谢物的产生使尿液显碱性时出现深红色。因此,会对尿液的定性试验,尿酮体的检查产生影响,导致报告呈假阳性。

4.唐林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怎样判断他能否服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判定标准如何?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判定标准:血肌酐(Cr)在70~μmol/L左右,尿素氮(BUN)在8~8.9mmol/L左右,肌酐清除率在25~70ml/min左右。因此在检测数值在以上范围内的患者均可放心使用唐林。

5.唐林肝损害的程度如何?如何界定轻中重度肝损害(具体指标),肝损害到什么程度可以使用唐林?

按照日本“依帕司他——医药品会谈记录表”年6月修订版报道的:日本上市前后临床调查中副作用发生率为.4%(9/例),计49件(含有临床检查值异常情况),主要是AST(GOT)、ALT(GPT)升高等肝功能异常32例(0.4%)、腹痛9件(0.%)、呕吐9件(0.%)、倦怠感6件(0.07%)等。且症状都比较轻,一般无需停药。唐林对肝脏的影响很小,不良反应也非常少,一般轻中度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完全可以使用。对于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应慎用唐林。

肝损害分级指标:肝脏损伤临床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还有黄疸指数等综合判断,而且有很多药物性肝损是急性的,也有可能是一过性的,建议按照临床医生的判断为准。

6.唐林治疗周期是多久,如果是三个月,三个月后是否还要继续服用?

唐林一个治疗周期是三个月,通常情况下,症状较轻的患者服用-2个周期后即可缓解症状、修复神经,症状重的患者可在针剂治疗后服用唐林修复神经,至少需要2-4个周期。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血糖未达标,血糖波动就会造成进一步的神经损伤,所以长期服用唐林,可修复受损神经,有效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7.对于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唐林服用三个月起效后是否需要继续服药?剂量如何?

对于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首先要控制血糖水平,血糖控制良好,血糖水平稳定,可以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血糖水平不能完全达标,血糖波动会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展,所以尽早服用药物治疗,从发病机制上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益于控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恶化,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唐林作为从疾病发生源头上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通过可逆性的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从氧化应激更上游的通路改善代谢紊乱,修复受损神经,有效控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的患者,血糖水平及时稳定,但是血糖波动仍会造成进一步的神经损伤,所以长期服用唐林,可修复受损神经,有效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临床数据显示治疗时间越长改善率越高,而且实验证明长期服用唐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x.com/cssssyyy/583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