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受到某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引起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属骨-纤维管、室压迫综合征之一。
一.病因。
病变多位于一些特定解剖部位,骨-纤维管,或无弹性的肌肉纤维缘、腱弓等神经通道关键卡压点,该处受压神经难以回避、缓冲。其病因可归纳成三大类:
1.管内压迫
腱鞘囊肿,神经纤维瘤,神经慢性损伤性炎症。
2.管外压迫
骨疣、骨与关键损伤、韧带损伤。
3.全身疾患
类风湿性关节炎、黏液水肿、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Reynaud病、妊娠等可合并神经卡压征。
二.临床分类:根据受压神经及部位,分类如下:
1.腕管综合征
2.腕部尺管综合征
3.旋前圆肌综合征
4.骨间前侧神经卡压综合征
5.桡管综合征
6.肘部尺管综合征
7.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8.梨状肌综合征
9.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10.腓神经卡压综合征
11.跗管综合征
12.趾底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三.临床表现
1.疼痛和感觉异常
可按神经支配皮节发生感觉缺失或异常。
2.休息痛
疼痛夜间加重又称休息痛。
3.放射痛
疼痛可向近侧远侧同时放射,需与双重卡压鉴别。
4.运动
肌肉萎缩、无力、运动不协调。
5.交感神经受累征
表现为温度、颜色、发汗及营养障碍。
6.Vallex现象
卡压点的局限性压痛、放射。卡压点远近侧均有压痛称Vallex现象。
7.Tinel征
为卡压点的轻叩痛并有发麻感。
四.检查
本病需行电生理肌电图检查,采用神经根病EMG检查,可显示纤维震颤和去神经电势,一般无传导速度减慢。周围神经受累可有传导速度减慢和远端潜伏期减慢。而X线平片则仅能发现骨增生和陈旧损伤征象。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诊断性神经阻滞的方法,主要是应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于怀疑发生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部位,选取主要的神经,注射1%的利多卡因2ml,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有助于诊断。
五.鉴别诊断
神经卡压综合征由于其发生的部分非常多,各个部位的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需与该处可能发生的相似疾病进行鉴别。
六.神经卡压的并发症
当神经受压迫严重且持久时,可造成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变化,甚至远端轴索崩解,髓鞘发生Waller变性。肢体活动时,处于狭窄通道内神经纤维在机械刺激下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并加重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从而进一步造成损害,因此本病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七.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非手术治疗
采用局部制动,注射皮质类固醇和服用NSAID减轻卡压病变的炎性反应,缓解症状。但本病为缓慢进行性疾病,很少自愈。
2.手术治疗
对于本病的患者,较常进行的是手术治疗,一般经手术切开骨-纤维通道,使神经得以减压松解。此时应注意避免手术粗暴,进一步损伤神经。
腕管综合征
本病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
原因如下:
手和腕长期过度使用引起慢性损伤,腕横韧带及内容肌腱均可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使管腔狭窄是最常见的原因。
其次是腕部急性损伤,桡骨远端骨折,月骨脱位可引起正中神经急性或继发受压。
某些全身疾病可通过腕管内容物增大,引起自发性正中神经损害。
好发年龄为30~60岁,女性为男性的5倍,一般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常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夜间手指麻木很多时候是腕管综合征的首发症状,许多患者均有夜间手指麻醒的经历。很多患者手指麻木的不适可通过改变上肢的姿势或甩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驾车,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部分患者早期只感到中指或中环指指尖麻木不适,而到后期才感觉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均出现麻木不适。某些患者也会有前臂甚至整个上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甚至感觉这些症状为主要不适。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明确的手指感觉减退或散失,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萎缩或力弱。患者可出现大鱼际最桡侧肌肉萎缩,拇指不灵活,与其他手指对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
叩击腕部可出现Tinel征,腕关节极度屈曲60秒,手的感觉异常可加重(Phalen试验),腕管内压增高。血压计充气超过收缩压30~60秒可诱发患手疼痛。过度伸腕与屈腕试验同样引起感觉异常和疼痛加重。腕管掌侧卡压点压痛放射痛。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非手术治疗使腕制动于中立位,腕管内注射皮质激素。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难以缓解者需行手术减压。
术后处理:疏松包扎,术后2天内限制腕关节活动。2天后换药,嘱患者开始肩、肘、腕、手和手指功能练习。术后三周内,可在夜间使用支具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术后12~14天拆除缝线。1个月后恢复工作,但限制负重。术后6~8周,完全恢复活动。
正中神经示意图。
术前图片:腕部4cm切口。
术中图片:正中神经肿胀明显。
术后切口缝合后。
鄢克坤(原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