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敏锐年06月01日(星期一)
自我的“「半边人」康复之路”一书于年2月11日出版后,先后免费赠送了超过医院的物理治疗部、医生、有关中风康复的慈善机构/组织、各大传媒、亲友和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几位专门研究有关中风康复的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ofRehabilitationSciences)。年3月19日收到了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的一位助理教授彭博士(Dr.MarcoPang)的电邮,电邮中除多谢我赠送给他的书外,还邀请我参加他们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有关中风病者康复的研究。我立即联络了彭博士,详细了解这个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后便决定参与这项研究,接受各种有关中风康复的测试,以提供各种有关数据作有系统的科学研究,同时也可藉着这些测试来评估一下我现时的康复情况。这研究共分为以下三个科研题目:
科研题目(一):
「伯格式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与其他感觉动作损伤(SensorimotorImpairments)在社区生活的中风病人的关联性。
这部份主要是研究感觉动作的损伤对中风病人的影响,以及研究「伯格式平衡量表」与其他物理测试的关联性。所有参加者均需完成多个平衡能力、视敏度和行动能力的测试。
科研题目(二):
中风病人重新融入社区研究。
这部份主要是研究中风病人成功重新融入社区的因素。
科研题目(三):
中风后桡骨的机械性能与血液流动力状态及血管弹性的关联。
这部份主要是研究中风后骨骼健康与心血管的关联。
第一天测试:科研题目(一)
日期:年3月28日(星期六)时间:上午九时正地点: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
测试内容:这测试共分为三个部分:(甲)平衡测试、(乙)视敏度测试、(丙)行动能力测试。
测试结果:(甲)平衡测试:正常(乙)视敏度测试:正常(丙)行动能力测试:正常
(甲)平衡测试:中风病人因部分肢体丧失了活动能力,在站立或走路时很难保持身体的平衡,因而很容易跌倒。这测试主要是评估中风病人的平衡能力。测试时病者需扣上安全带,站在一个有点像街上的电话亭般的装置内。这装置的地板和墙壁均可由计算机控制作不同方向的移动,做出很多不同组合的平衡测试。如:地板移动而墙壁不动、墙壁移动而地板不动、地板和墙壁一起移动、不同幅度和方向的移动、闭上眼睛只靠感觉,当地板移动时尽量保持平衡…等等。计算机会记录病者在每个测试组合中的表现,然后和和正常人作出比较,这样便可以评估病者在平衡能力方面的康复情况。测试结果:正常。
(乙)视敏度测试:不少中风病人的视力和视觉灵敏度均会同时受到损害。这测试主要是评估中风病人的视力和视觉灵敏度。测试共分为两个部分:(一)视力测试:病者坐在距离计算机大约三米的位置,当计算机闪出不同大小和方向的英文字母「E」字时,病者便要尽快说出这个「E」字的方向(如:上、下、左、右)。这测试跟我们到眼镜店配眼镜时所做的视力测试十分相似。(二)视觉灵敏度测试:测试时病者需在额前带上一个连接计算机的光学装置,坐在距离计算机大约三米的位置,对着计算机的接收器。开始测试时病者需以一个固定的幅度左右转动头部,当计算机闪出不同大小和方向的英文字母「E」字时,病者便需尽快说出这个「E」字的方向(如:上、下、左、右)。计算机便会因应病者答对多少次和头部左右转动的幅度是否平均,显示出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评估病者的视敏度。测试结果:正常。
(丙)行动能力测试:中风病人因部分肢体丧失了活动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很多起居及活动的能力均受到一定情度的损害而无法自理。这测试主要是评估中风病人的活动能力。病者需接受数十个动作/运动来测试病者手脚的活动能力。如:原地左/右转圈、坐下/起立、提手取物、捡起细小物件、紧握物件、翻转咭纸、横向提重物…等等。自中风到现在已两年多,我每天都坚持花两、三小时勤做运动「中风康复式」,手脚肌肉的康复进度十分良好,所以在这测试中大部份动作均以满分完成!测试结果:正常。
第二天测试:科研题目(二)
日期:年4月11日(星期六)时间:上午十一时正地点: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
测试内容:这测试共分为三个部分:(甲)心理测试、(乙)智力测试、(丙)步行测试。
测试结果:(甲)心理测试:正面、(乙)智力测试:正常、(丙)步行测试:正常
(甲)心理测试:病者在毫无准备下忽然受到中风的打击,会感到十分痛苦、无助,甚至变得情绪低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等。如没有适当的心理辅导,很容易对社会和身边的人产生了负面的情绪,难以适应社区的生活,无法从新融入社会而成为孤独的一群。这测试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病者需回答数十条有关心理的问题。如:有没有觉得被社会或身边的人歧视?是否觉得被社会遗弃?社区的设施是否切合中风病者的需要?是否觉得已没有将来?是否觉得上天对你不公平…等等。我的答全部都是正面的。测试结果:正面。
(乙)智力测试:中风病人因脑部受到伤害,对记忆、阅读、理解、推理、比较…等能力均会受到一定情度的损害。本人中风初期也和很多病友一样有同样的问题,曾深深感受过当中的痛苦。还记得中风初期,看着时钟时,很清楚知道时钟的指针是指着「三时十分」的位置,但「三时十分」到底是甚么意思,反覆努力思考总是无法理解。看报纸时,读出整段新闻的每一个字都没有困难,但阅读后却无法理解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因而感到十分沮丧。这测试主要以看图作答的形式进行,病者需细看每幅图画(共数十幅),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这些图画的内容主要是测试病者的记忆、理解、推理、比较…等能力的。幸好,在全部九十六题中我总共答对了九十二题,这结果正好证明我的脑部康复良好,智力、理解、推理…等能力都回复了正常!测试结果:正常。
(丙)步行测试:这测试主要是测试病者的步行能力和步姿是否正确。这测试共分为两个部份:(一)病者需由椅子(背部紧贴椅背)站起来,然后步行一段三米长的距离,转身返回椅子坐下;(二)病者在一张长十二呎,连接计算机的力度感应毡上来回步行数次,计算机便会记录病者的步姿和力度,以图表和数据显示出病者的步姿是否正确。测试结果:正常。
第三天测试:科研题目(三)
日期:年4月24日(星期五)时间:上午九时正地点: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
测试内容:这测试共分为四个部分:(甲)心肺功能测试、(乙)血管弹性测试、(丙)肢体能力测试、(丁)骨质密度测试。
测试结果:(甲)心肺功能测试:正常、(乙)血管弹性测试:正常、(丙)肢体能力测试:正常、(丁)骨质密度测试:正常。
(甲)心肺功能测试:不少中风病者因缺乏运动以致心肺功能下降,步行、上/落楼梯或运动时很容易气喘。这测试主要是评估中风病人的心肺功能。测试时病者需带上一个密封式的呼吸面罩,胸口贴上多组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监测仪器上。病者需在走廊上一段指定的距离内来回急步行走六分钟,以计算病者在六分钟内所走的距离。监测仪器会记录病者在这六分钟内的呼吸频率、心跳等资料的变化。测试完毕后,病者便会被安排躺在床上休息(CoolDown),看看病者需要多久的时间,呼吸和心跳才可回复正常,这样便可评估病者心肺功能的情况。在这测试中,六分钟内我总共走了多米,即每分钟走了多米(对一个中风病者来说是一个很快的速度),休息了数分钟后呼吸和心跳便回复了正常。这证明我的心肺功能十分良好,同时也可证明每天勤做运动对中风病人的重要性。测试结果:正常。
(乙)血管弹性测试:中风病者因缺少运动以致心肺功能下降,同时也会令血管的弹性变差。这测试主要是评估中风病人血管的弹性。测试主要是以一部仪器测试病者的血压和左、右手腕血管的血流情况,然后以数据和图表打印出一份报告(HDI/PulseWaveTMCR-ResearchCardioVascularProfileReport)。测试结果:正常。
(丙)肢体能力测试:这测试主要是评估中风病人的上肢肌肉强度、手腕肌肉的痉挛程度、感官和肌动技能的受损程度。测试时病者需在一部肌肉力度计上,依照工作人员的指示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测试病者的肩肘及手部肌肉的力量。在握力测试中,经过三次握力计的测试后,的我的右手(坏手)的握力最高竟达35度,比起很多正常人还要高。另外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多项肢体动作来测试病者手腕肌肉的痉挛程度。在闭上眼睛的情况下,以一些很幼小的物件轻轻接触病者的手指,以测试病者的轻触觉。依照工作人员的指示,做出数十个动作来测试病者肌动技能的受损程度。因我的手脚肌肉康复得十分好,在大部份测试动作中均以满分完成!测试结果:正常。
(丁)X-光骨质密度检查:这检查于年5月22日(星期五)医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学院三楼室的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中心进行。不少中风病者因缺少运动以致骨质流失,这检查主要是评估中风病人骨质密度的损失程度。检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pQCT:以肢体定量计算机断层扫瞄骨质密度(pQCT)量度病者双手手腕桡骨的骨质密度。(二)DXA:以双能量X-光骨质密度仪(DXA)量度病者双手前臂骨质密度。测试结果:正常。
----测试全部完成----
香港理工大学是本港现时唯一设有「康复治疗科学系」,为本港培训「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的大学。本港的「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大多数都是出自香港理工大学的。(中国大陆的大学到现在还没有这方面人才的培训,中风病者全部拨归神经科治理)。据我所知这次有关中风病者康复的研究,将会邀请数十位中风病者参与,以收集有关数据作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为将来完善治疗中风病者的方法,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理据。本人有幸能够参与这次研究,提供有关中风康复的数据以供研究,实在是助己助人之举。一来可帮助有关方面研究改善治疗中风的方法,二来又可藉着参与这次研究的机会,得悉我的康复情况。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后记:自中风后到现在两年多来,每天都坚持花两、三小时勤做自创的「中风康复式」,从不间断。即使间有感冒或其他小病痛时也坚持运动,不敢松懈。瘫痪的手脚康复进度十分良好,现已差不多完全回复正常。在这次测试中,大部分的测试动作/运动都以满分完成,令工作人员吃了一惊!还记得在第二天测试时,彭博士亲自约见了我,在大约半个小时的倾谈中,大家交换了有关中风康复的方法和意见。希望我的意见和在这次测试中的表现,能带给他们一些有关康复的资料和数据,作为日后研究的基础,为将来研究出更有效治疗中风的方法,作出一点贡献!
这次测试同时也证明了我自创的「中风康复式」对中风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康复是终生的事业,只有不断努力勤做康复运动,才可得到康复的回报。各位病友,不要躲懒,努力勤做康复运动,你和我也同样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回复一个正常人」!
康复之路虽然不好走,但只要努力坚持,一定可以走得通、走得过的。切勿因辛苦而放弃,也切勿因进度缓慢而失去信心!这路我亲自走过了,在路上曾尝尽了酸、甜、苦、辣,流了不知多少汗水和泪水。但这一切一切都是值得的,只因为了我们的共同目标:「我要做个正常人」!既然我可以,为什么你不可以呢?康复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奇迹的。只有保持信心、恒心、努力不懈地勤做康复运动,才可得以康复。各位病友,坐言起行,不要偷懒,我正等着跟你一起跑步啊!努力!加油!
本文作者卢敏锐于年中风导致右半身瘫痪,经过一年的时间努力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终于战胜了中风得以痊愈。更多卢敏锐的康复故事中医白癜风医院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