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尺神经损伤感染
尺神经损伤治疗
尺神经损伤饮食
尺神经损伤医院
尺神经损伤用药
尺神经损伤特征

第九节四肢麻木

第九节四肢麻木

四肢麻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如怀孕、不正确睡姿、如厕久蹲,均可引发。一般会在短时间内消除,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健康人手脚麻木,多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或四肢受压后发生。这类麻木很少超过10分钟,且可迅速消失,也不伴有其他症状。麻木是感觉障碍的一种自觉症状。由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麻木多无明显诱因,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伴有其他症状。

一、症状特点

引起病理性四肢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患病引起:患有糖拔病的人会出现四肢麻木。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血栓性脉管炎也能引起趾端或足部发凉、发冷,伴剧烈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高血压患者,反复单侧手脚麻木,应及时去检查以排除病理性麻木。

(2)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如感冒或腹泻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四肢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四肢麻木。

(3)神经炎引起:神经炎最常见的病症即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如果腹泻或感冒达半个月之久,就会引起神经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引起的麻木是肢端(手指、脚趾)对称性麻木,伴疼痛。

(4)四肢分散性麻木:四肢不是同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后的卒中、昏迷引起对头部神经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对手神经的刺激、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脊神经刺激导致的腿麻木等。

(5)脑血栓引起:大脑的神经受压损伤导致手足麻木。如脑动脉硬化引起的手脚麻木,可伴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血压增高或偏低,血脂增高等改变,且这种手脚麻木是半侧的,患者年龄也偏大。

(6)颈椎的骨质增生引起:颈椎的骨质增生压迫了颈部脊髓神经,导致手足麻木。颈椎病引起的麻木是患侧手或上肢麻木,伴疼痛和活动受限。

二、诊断思路

1.病史

(1)症状特点:麻木的部位,发作性还是持续性,轻重程度,单双侧,与姿势的关系,有无放射?

(2)演变过程:是否从一个肢体扩展到另一个肢体?麻木程度是否逐渐加重?

(3)伴随症状:是否肿胀,疼痛,有无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抽搐?

(4)治疗史:治疗方法,用药情况,效果如何?

(5)既往史:怀孕?其他疾病史(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血栓性脉管炎,神经炎,颈椎病,腰椎疾病,外伤史),用药史,所处环境,生活习惯。

2.查体

局部感觉,皮肤、肌肉改变,有否压痛?肢体运动情况。

3.辅助检查

(1)化验:血常规,血糖,甲状旁腺功能。

(2)影像:颈椎X线、CT、MRI检查,头颅CT,脑血管造影,四肢血管超声。

4.相关科室会诊

心理科,精神科,神经内科。

三、诊断路线图

图5-13为四肢麻木诊断路线图。

四、相关常见疾病特点

1.颈椎病

常引起颈肩部和上肢的麻木、疼痛和无力,临床上以交感型、椎动脉型和脊髓型多见。交感型常伴有上半身的其他相应症状,椎动脉型常有头部其他相应症状,脊髓型常伴有下半身其他相应症状。X线摄片显示脊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有增生骨赘等退行性改变,CT、MRI上可显示与椎体相连、多在椎间隙部位的压迫物,椎动脉造影对诊断椎动脉型有益。

2.卒中前兆

多为中老年人,常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特点是突然半身无力而麻木,不少患者时隔不久就卒中。

3.末梢神经病变

末梢神经麻木就像戴了手套或穿了袜子一样,多由缺乏维生素或药物及重金属中毒所致。

4.臂丛神经损伤

可由尺神经、正中神经或桡神经损伤所致,伴相应症状。

5.脊髓病

由炎症、肿瘤或外伤所致,可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另一侧肢体无力,或下半身肢体麻木无力。

6.甲状旁腺疾病

手指或脚趾间断性麻木或抽搐.严重时波及全身,多年不愈。

7.神经官能症

症状多,无体征,内科用药有效。

五、临床案例分析

(一)病史特点

患者,女性,44岁,农民,已婚。20h前出现头晕、四肢麻木无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无发热、寒战,无皮疹、关节肿痛、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肢体偏瘫。既往有颈椎病2年,否认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家族史无特殊。无明确眼干、反复腮腺炎、病毒性结膜炎、雷诺现象,无肝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烟酒不良嗜好,无口服避孕药史。

(二)鉴别诊断

查体:体温36.8°C,脉搏78/min,呼吸16/min,血压95/65mmHg,全身无皮疹,腮腺无肿大,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四肢各关节无红肿畸形。专科检查:意识清楚,声音嘶哑,右侧眼裂变小,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射灵敏,双眼球活动自如,双眼水平向右凝视见细微眼震,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双侧咽反射迟钝,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偏身痛觉减退,四肢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克布征阴性。入院后追问有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病史,Scb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阳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5X/L,红细胞4.94X/L,血红蛋白g/L,血小板50X/L;尿常规:尿比重1.,pH值6.5,尿蛋白(士);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抗“O”、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及梅毒抗体、血沉正常;总胆固醇4.83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92mmol/L;C反应蛋白30mg/L;类风湿因子22.8IU/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62pmol/L,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13.71pmol/L,促甲状腺素0.24mIU/L;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髄过氧化物酶(MPO),抗心磷脂抗体(ACA),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A、M、G均未见异常;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45.1%,球蛋白α14.4%,α.3%,β15.5%,γ24.7%;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抗ss的A抗原(SSA)、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s的B抗原(SSB)阴性(免疫印迹法,2次)。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改变;胸部CT增强提示左肺下叶节段性不张,右肺上叶炎症,右胂中叶胸膜下小结节,少量心包积液,肝内胆管小结石可能。心脏彩超示少至中等量心包积液,各心腔大小未见异常。腹部超声示肝血管瘤,胆囊壁稍毛,胰脾正常。头颅MRI示脑干急性期梗死。全脑DSA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后下动脉不显影,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右侧狭窄约80%,左侧轻度狭窄。

(三)点评分析

国外文献报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神经系统病变并不少见,据报道,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占10%?3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尚有争议,可能与诊断标准不同有关。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CNS-SS)的临床表现多样,病变累及脑、脊髄、视神经。脑部病变包括局灶性和弥漫性病变,表现为局部感觉运动障碍、失语、癍痫发作、构音障碍、偏头痛样发作、无菌性脑膜脑炎、多发性硬化、认知功能障碍等;脊髓病变表现为急性横贯性脊髄炎、馒性进行性脊髓病等;MRI提示脑白质脱髄鞘、脊髄脱髄鞘病变、脑缺血性改变等,也有报道为CNS淋巴瘤。CNS-SS大多表现为小血管病变,而本病例表现为颅内外大血管病变,国内外鲜有报道。有人认为约20%的CNS—SS患者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异常,主要是小血管炎性病变,表现为血管扩张、狭窄、堵塞、血管充盈缓慢或吻合支形成,多发性小动脉瘤罕见。一些病理活体组织检查结果表明,其病理机制可能是单核细胞炎症介导的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白质内皮质下和脑室周围的血管最易累及,血管炎及非血管炎性免疫介导的炎性细胞浸润可能是SS神经损伤的重要机制。也有研究认为慢性炎症细胞直接浸润脑组织和无菌性脑膜炎也是CNS病变可能的发病机制。本例患者具有:①口千燥症;②血清中抗SSA、抗核抗体阳性;③Schima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阳性。其临床诊断符合年pSS国际分类标准。木例以卒中发作为首发症状,早期口干症状不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为其就诊的主诉,且受累最为严重,头颅MRI也明确符合右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的影像学改变,结合其血管造影颅内外大血管多处严重狭窄和闭塞,排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饮酒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可考虑其为SS血管炎症引起。抗SSA抗体是血管炎症指标,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抗SSA抗体阳性者较阴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更加严重和广泛。CNS—SS与其他多种抗体包括抗核抗体、抗SSB抗体均无相关性,抗神经元抗体也几乎阴性。最后确诊:干燥综合征(SS)合并右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致脑干梗死。

(秦海庆)

秦海庆

赞赏

长按







































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
韩志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x.com/csssstz/320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