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时间性病症举隅和体会
时间性病症是指在固定的时辰发作或加重的病症。比如,丑时发作的肩关节疼痛、寅时发作的哮喘等。十余年来,笔者在《内经》“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的启发下,结合子午流注理论,独取五输穴之“输”穴”的方法治疗各种在固定时辰发作或加重的的病症,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今结合验案将笔者一点粗浅的体会介绍如下,以期和同道共同商榷。
一、太冲穴治疗丑时失眠案
患者,女,55岁,年4月初诊。
失眠10年。自诉因家庭不和、工作不顺而致失眠,初始彻夜难眠,或仅睡1—3小时,经服中西药物及针灸睡眠好转,近2年来一直间断服用安定治疗,每夜可入睡4—6小时,且每夜必于1点左右醒来,辗转难睡,约2小时后(早晨3点后)可再入睡2小时左右。伴多梦,心烦易怒,喜叹息。舌质红,苔薄,脉细弦,左关弦象尤显。证属肝郁失眠。
治疗独取双太冲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针后当晚,早晨3点后起床小便1次,继睡至天亮。继针5次,夜间1—3时未再醒来,每夜可睡6—8小时。随防半年,未复发。
按:凌晨1点至3点是丑时,肝经气血流注丑时。本案证属肝郁化热,热扰神明所至的烦躁失眠。取肝经输穴太冲,舒泻肝火,清利头目。直达病因,效果甚佳。
二、太渊穴治疗寅时哮喘案
患者女,68岁,年10月初诊。
素有哮喘病史20余年,3月前因形体消瘦拍胸片检查确诊为肺癌。医院住院行化疗及口服复方天仙胶囊等药治疗,因近5天来每于晨起3时许即喘甚而邀余试用针灸治疗。
刻诊:患者精神萎靡不振,面色灰黯无泽,双目无神,不能平卧(呈半卧位),语音低微。自诉近日每于晨起3时许即喘促气短,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喉中哮鸣,约2h后(5时许)哮喘自止。舌黯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证属肺气大虚。
针取双太渊穴,用补法,留针30分钟。
起针后,因其家人亦有行医者,乃嘱其每日针之。一月后随访,患者已于数天前去世,但自针后当晚及去世前寅时未再发作哮喘,且因针1次后当晚未发哮喘,其家人也未再针之。
按:晨起3~5时为寅时,据子午流注学说,寅时气血流注于肺经,该病人身患绝症,其时哮喘,结合其病史脉证,当属肺气大虚。太渊穴为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中的“输”穴,又为“原”穴,在五行属土,有补肺益金之功,肺虚者宜之。故本例虽系绝症,但仍可收救急之效。
三、陷谷穴治疗辰时痹痛案
患者男,68岁,年9月入院,住院号。
患者10月渐觉左下肢后侧疼痛,伴双下肢轻微颤动,并日渐加重。8个月后经CT检查示:1、腰4~5椎间盘突出症,2、腰椎退行性变,3、腰椎椎管陕窄。故行腰椎造影及手术治疗,术后疼痛及震颤明显加重,且腰部及右下肢后侧亦觉疼痛,但仍以左下肢疼痛为甚,昼重夜轻,与天气变化无明显关系。
入我院后经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2月余,双下肢震颤明显减轻(其震颤经会诊为帕金森综合征),腰及双下肢夜间疼痛消失,但每于晨起7时许仍觉双下肢后侧及双侧脚面、足趾疼痛难忍,尤以脚面及足第1、2、3趾疼痛为甚,约2h后(上午9时许)疼痛自止。
笔者于年12月接诊该病人,如此疼痛已有半月余,伴纳呆食少,头部昏痛。舌体胖大质红,舌面无苔,脉弦,右关脉独大,但重按无根。证属中虚痹痛。
治疗独取双陷谷穴,每于晨起6时40分左右针之,行导气法,留针至上午9时许出针。
针后当天,疼痛明显减轻,针5次后疼痛消失,继针3次以巩固。因临近春节,患者要求出院,未再针刺。经随访半年未复发。半年后,患者肢痛又发,但程度较轻,也未再辰时痛甚。3年后,患者因猝发心肌梗塞病故。
按:痹证不尽因风寒湿邪,有属脾胃虚弱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有振中汤治之。震颤不尽属阴虚风动,有因土虚而木摇者,尤在泾《静香楼医案》治以归芍六君子汤加黄芪、天麻。舌面少苔或无苔多为阴虚之明征,但因胃气大虚,无以熏蒸舌面而致者,临证也偶有所见。上午7~9时为辰时,为胃经所主,其时痹痛,细究脉证,当由乎中虚,陷谷为足阳明胃经之输穴,故其时痹痛,自当取之。
四、太白穴治疗巳时头痛案
患者男,17岁,年8月初诊。
自诉每于上午9时许右侧眉棱骨及前额处疼痛,已4天。痛势甚剧,每发则抱头辗转,痛苦难忍,约2小时后(上午11时左右)疼痛自止。伴头目昏沉,胸闷纳呆,四肢沉重倦怠。曾服APC、去痛片、元胡止痛片、银翘解毒片等无效。舌质红,苔白厚而腻,脉弦滑。
拟诊为群集性头痛。时值长夏,证属太阴阳明湿浊循经上扰所致。
治取太白、阿是,于每日上午8时半针之,用泻法,每5~10分钟行针1次,留针分钟。
针1次后,当时仅觉患部有针后的酸胀不适感。另嘱用霍香正气丸3丸(27克),沸水泡开后于晨起饭后分2~3次服下,如法针药并施4次,疼痛未作,它症亦除。随访2年未复发。
按:眉棱骨及前额属阳明,太阴与阳明相表里,9~11时为已时,为脾经主时之际,此年长夏雨湿较甚,其时眉棱骨及前额疼痛,综合脉证,显系太阴阳明湿循经上扰之证。据“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故当取脾经之“输”太白穴。
湿性粘腻重浊,霍香正气丸为宣化湿浊之正剂,针药并用,标本兼治,其效更佳。与此同时年暑期。笔者在胶东省亲休假,共遇3例已时头痛病人,病状相似,按上法治之,皆收全功。
五、太溪穴治疗酉时痹痛案
患者男,71岁,年8月入院,住院号。
患者四肢疼痛麻木10年余,CT示:1、颈6~7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2、腰3~4、腰4~5椎间盘突出并狭窄,3、颈2~7、腰3~5后纵韧带骨化。年及年分别行颈椎及腰椎椎管减压等手术治疗2次,术后症状未减,且日渐加重。
入院时双下肢疼痛沉重,行走不利,卧床难起,伴双上肢麻木,抬举无力,口渴喜冷饮,但饮不甚多,纳呆食少,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自诉近年来每遇阴雨天下肢疼痛加重,且每天傍晚5~7时许下肢沉重尤甚,疼痛难忍。舌质红,苔中部黄腻,脉弦滑而数,尺脉弱。证属肾精亏虚,寒湿阻络,且因长期过量服用辛温中药汤剂而呈化热伤阴之象。
治疗独取双太溪穴,于每日下午4时半左右针之,针用补法,留针2小时,为观察疗效,暂停其它一切治疗方法。
针后当日,疼痛在酉时未再加重,且其它时间疼痛沉重感亦减,患者深以为奇。继针3次,笔者因工作需要调离病房,未再针之。随访3个月,其酉时疼痛一直未再加重。后得知该患者1年后因肝癌病故。
按:下午5~7时为酉时,为足少阴肾经主时之际,其时痹痛加重,结合患者年过花甲,尿频尺弱等脉证,其病以肾虚为本无疑。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输”、“原”穴,为补肾益精之要穴。故该患者虽日久病重,但针此穴,仍能取缓急培本之功。
讨论与体会
1、关于营气的运行规律。
2、十二经脉各有其主时之际,如明.徐凤《针灸大全.十二经纳地支歌》曰:“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已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所以凡遇定时发作或加重的病症,皆可取主时经脉的穴位治疗。
因《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意即凡时轻时重或有固定时间加重或发作的病症,可取“井、荥、输、经、合”这五输穴中的“输”穴以治之,所以治疗时间性病症一般多取主时之经的“输穴”,但据笔者临床体会,也可根据病症的虚实,运用补母泻子法选取其它五输穴,如肝虚取曲泉,肝实用行间等。
3、《伤寒论》54条曰:“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仲师提示我们治疗时间性病症,当于病症示发之前治疗为佳。《素问.刺疟论》也指出针灸治疗疟疾的最佳时间为“疟发前如食顷乃治之”。
就我所体会,于发作前半小时左右针之,留针至发作时间已过时再起针,效果最佳。若夜发病症或由于其它原因所限不能于发作前针之者,在其它时间针刺也有良效。针灸治疗时间性病症方法简便,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第九届新九针疗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各级有关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
为了普及推广新九针疗法临床治疗技能,同时交流各地医学临床诊疗先进经验。由医院医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九届新九针疗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将定于年10月2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届时将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授课,欢迎贵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01
新九针疗法介绍
由于历史的原因,源于远古时代的“九针”疗法,逐渐后世医家放弃,导致“九针”中大多针具的流失。为了全面地继承和发展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教授,带领全所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将两千年前就广为临床使用、种类丰富、治疗病种多样的“古九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证及研究,于年改制出最初的新九针针具,该针具包括了镵针、铍针、锋钩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鍉针、圆利针、毫针、长针,结合临床多年的丰富经验,反复探索,研制出了系列“新九针”针具,试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创制了独特的新九针疗法。由于改制后的新九针既保留了其原有的优点,又结合多种现代学说和技术,一经问世,就被国内外针灸界同仁赞誉为“新九针”,这一疗法也便成为“新九针疗法”。“新九针”是师怀堂医师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在《内经》古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的九种针具。它虽源于古九针,但在外形、针法及适应范围等都与古九针有较大的区别。
02
临床应用治疗范围
(1)鑱针:皮肤病,慢性胃病,面瘫。
(2)磁圆梅针:肩周炎,静脉曲张,小儿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小儿遗尿症,动脉硬化,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不孕症。
(3)鍉针:慢性咽炎(一次治愈),软组织挫伤,肛肠痔瘘。
(4)锋钩针:肩周炎,筋膜炎(一次性治愈),神经性头疼,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栓后遗症,顽固性疼痛,胃痉挛,哮喘,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
(5)火针:慢性胃肠炎,结肠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盆腔炎,痛经,顽固性失眠,网球肘,腰肌劳损,创伤性关节炎,甲状腺囊肿,阳痿,面瘫,末梢神经炎,扁平疣,皮肤结核,牛皮癣。
(6)圆利针治疗:癫痫,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肌肉关节剧痛,腰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肌无力,脑外伤后遗症。
(7)铍针治疗:皮肤良性瘤,体积较大疣,肛肠息肉。
(8)梅花针治疗:顽固性头痛,失眠,中风后遗症,神经性皮炎
(9)三棱针治疗:头痛,高热,急性咽炎,四肢麻木,小儿营养不良。
(10)多种针具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失眠,神经性头痛,抑郁症,慢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腰腿痛,足跟痛,甲状腺疾病,帕金森,耳聋,耳鸣,近视,斜视,视神经萎缩,无痛针灸减肥,美容(祛斑、去皱、美白)等。
施针原则
(1)辨证施针针分主辅,合理配伍,系统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针具,以发挥各种不同针具各自的治疗作用的同时,通过不同针具的相互配合而产生的独特的治疗效果。
(2)目前,新九针疗法对种病证具有显著疗效。这一疗法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针灸的治疗范围,填补了针灸治疗方面的某些空白。如磁圆针治疗静脉曲张,火针治疗外阴白斑、疣赘等,开拓了针灸外科、针灸美容等新的领域。
03
新九针六大特征
(1)有效性:医学的发展对某些疾病来说还是治疗乏术,束手无策。新九针疗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对许多目前尚不明了发病机制的治疗乏术的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如鑱针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火针治疗痹证、外阴白斑;梅花针治疗脑血管系统疾患;毫针“滞针手法”治疗术后肠粘连等。
(2)安全性:目前,一般的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危害非常的大,物理疗法对人体的副作用及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
(3)广泛性: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均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4)适应性:几乎在任何日常环境条件下进行治疗,对施治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所以农村、厂矿、部队、边境、山区等基层或偏远山区、地区均可开展。
(5)易行性:医疗工作者易学易会,患者易于接受。
(6)经济性:新九针价位低,基层工作者可以购置;治疗费用相对低廉,患者容易接受。
04
主讲内容
1新九针疗法概论2新九针的特征3新九针针具及操作4新九针的适应症
5新九针科研发展历程6新九针治疼痛7疼痛的定义与分类8九针治痛机理、特点及优势9疼痛治疗原则10辨病与辩证11常见痛症的病位取穴12压痛点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13新九针治疗疼痛14新九针治疗三叉神经痛15新九针治疗枕大神经痛16新九针治疗颈椎病17新九针面神经炎18新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19新九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20新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新九针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22新九针治疗坐骨神经痛23新九针治疗肋骨神经痛24新九针治疗带状疱疹25新九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6新九针治疗网球肘27新九针治疗腱鞘炎28新九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9新九针治疗膝关节内积液30新九针治疗足跟痛31新九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新九针治疗痛经33新九针治疗慢性胃炎34新九针治疗急性咽炎35专利刀钩针疗法及作用机理36刀钩针适应症、禁忌症及手法操作老师现场示教,讲解注意事项,学员可以带患者免费治疗。
05
主讲专家
李玲,主任医师、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针刀医师学会常务理事,山西针刀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头颈部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医36余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新九针、小针刀、刀钩针等疗法的研究,擅长采用小针刀、针灸、埋线等技术治疗各类疾病,如颈椎病、颈源性眩晕、颈源性心脏病、各种头痛、脊柱相关性疾病等。
06
邀请对象
1、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等科室医生。
2、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
3、个体相关从业针灸推拿医师等。
07
培训事项
培训时间:年10月23日—10月26日(10月22日报到)
培训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培训费用:人民币元(包括元报名费、授课、资料费、合影费)。培训期间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