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李朝全
飞行是人类诞生以来的梦想。中国人对于飞行更是一往情深,孜孜以求。春秋时期,就有鲁班发明木鸟,能在天上飞行三天都不会掉下来。明朝时有个叫万户的人,渴望上天飞行,竟然将大量的爆竹绑在椅子上点燃,幻想随着爆竹爆炸一起飞上天空。万户因此而被誉为人类飞行之父。到了近现代,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来,冯如造出了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成为中国飞行第一人,被称为“中国航空之父”,然而,英雄壮志未酬便在28岁的风华正茂之年黯然陨落,令人热泪沾襟,扼腕唏嘘。
自从年冯如制造成功中国自己的飞机,倏忽之间,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了。当今世界,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飞机和欧洲空客公司的空中客车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大飞机市场。而中国,一个泱泱大国,却一直没有自己制造生产的大飞机,在民用航空和飞行领域,基本上依赖进口。这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经济实力等各方面都很不相称。中国的几代科技工作者在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助推下,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坚持不懈地追求发明创造出属于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大飞机项目便应运而生,顺势而起。
刘斌是中国民航部门的工作者,长年在民航宣传媒体单位工作,这使得他对中国的航空史、中国的大飞机工程以及民航系统的各个方面都相当了解和熟悉。早在前几年,他便着手深入地采访航空工业的各个有关部门,采访大量的试飞员、科研人员等,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写出了《适航报告》系列等作品,在《中国民航报》等媒体发表。年,他的《中国大飞机》创作选题获批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他更进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大飞机决策、研发、试飞等各个部门,实地采访各方面的有关人士,尽己所能地掌握最多鲜活的资料。同时,他对中国和世界航空的历史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读。年5月5日,C首飞成功,刘斌现场见证了这一辉煌的历史时刻,心情无比激动。经过精心准备,他马不停蹄地创作出了《中国之翼——C大型客机纪事》。这是一部来自现实生活的长篇纪实,带着作者的体温和生活的热度,融进了作者丰沛的情感,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和航空领域各界人士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中国人民飞行梦想的实现,兢兢业业,不懈努力,拼搏奉献的精神面貌。这是一曲献给为中国大飞机事业作出贡献人们的赞歌,也是一曲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深情礼赞。同时,作者注重航空历史和科普知识,希望借助这部作品,向读者更多地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因此,本书在具备生动形象的文学性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这样一部新鲜出炉的报告文学,相信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读者对于中国大飞机的关心和了解之需。
中国之翼
——C大型客机纪事
文
刘 斌
第一章千古梦幻
1天宇苍穹,广阔无垠,自古迄今,人类憧憬像鲲鹏展翅一般翱翔天际,自由飞翔。新疆哈巴山谷多尕特洞穴的岩画群中,一幅一万多年前形似现代飞机的图腾,令人惊叹,可谓天赋才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孙悟空腾云驾雾和哪吒风火轮等神话故事传说展现着龙的子孙对飞翔的无限想象与期盼。更有大漠深处敦煌遗址中,曼妙的飞天壁画被世人称奇道艳。而象形的模仿实物则有纸风筝、孔明灯等,不一而足。
纵观所述,无论从文学艺术还是军事历史,人们都充满了对飞行的迫切愿望与需求,龙的子孙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飞行的探索与科学研究。
年,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诞生在天津武备学堂。时值中法战争刚结束,由清末数学家华蘅芳独自带领工匠用镪水制成氢气,灌到一枚直径5尺的气球中,当场燃放升空并成功起飞,一显国威。这是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行装置发明,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揭开了世界载人动力飞行史的序幕。
年9月21日,在美国奥克兰市郊,一架具有升降舵装置的鸭式布局轻型飞机滑行着升上了天空。那位首次驾驶自制飞机上天的中国人犹如航天史上一道丰碑,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天穹。世界为之哗然。
年8月,清政府在北京南苑庑甸的操场建厂棚,由刘佐成、李宝焌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飞机。同年7月19日,中国航空先驱谭根设计制造了一架船身式水上飞机,参加芝加哥万国飞机制造比赛获奖。谭根是世界上早期飞机设计制造者之一,他曾飞越菲律宾境内米高的马荣火山,创造了当时世界飞行高度纪录,年他应邀回国进行飞行表演,并于同年7月筹建了广东航空学校。
年,王助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毕业后,被聘为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他设计的水上飞机经过多次改进,终于获得成功。这款飞机作为波音公司早期制造成功的飞机之一,为开辟美国第一条航空邮政航线做出了贡献。
年4月6日,南苑航空学校校长、中国第一个从法国学成归来的飞行员秦国镰驾驶法国高德隆型飞机在南苑机场进行飞行表演,这是中国人在国内的首次驾机飞行,大获成功。
千古飞天梦,智慧发明家,中国航空航天的先驱者们闪烁着耀眼的星光,让华夏儿女承载着荣耀继续奋进。
第二章从恩平出发
2早春二月,细雨如丝如缕,我踏着晨光,从广州前往恩平,专程寻访中国首创飞行大师——冯如的故乡。
在“冯如文史馆”看到了“冯如二号”飞机模型,策展人把它与大飞机C摆在一起,意味深长,颇有创意。在市中心的冯如广场,在市郊森林公园鳌峰山山顶“冯如纪念馆”前,我分别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空军赠予的退役战斗机,那战机如亲密伙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冯如,那战机像忠诚的卫士,不分昼夜地护卫着冯如。
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人的重金聘请,依然率领志同道合的兄弟,将两架“冯如号”飞机及制造工装设备打包装船,回到祖国。有好心人劝他先落脚扎根,随归侨建碉楼的大潮流,在开平置地建楼,将家人安顿好,再兴事业。倔强的冯如一言不发,默声以对。他抱定“壮国体、换权利”的信仰,心中只有飞机,希望早日研制成功飞机,平国难、促共和。没有国之安宁,哪有家之平静?
年5月25日,时任空军司令员的许其亮上将在中国航空百年和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讲话时说将“中国航空之父”授予冯如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中国航空事业的先行者是当之无愧的。
天妒英才,中国航空事业的先行者冯如在将到而立之年时离世,他走得突然,走得悲壮。
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的飞行表演中,因飞机失速,不幸遇难。年11月1日《东方杂志》报道:“冯如驾机先由燕塘圩起飞,凌空而上,高约尺,东南行约5里,飞机灵活,旋转自如,观者塞途,鼓掌之声不绝。君欲急于进行,翼达空际,不意用力过猛,两足浮动,身与机即坠下,头胸及股各部均受伤,红十字会驰救,而药料不足,是日适星期,陆军医生外出,又赶治不及,遂不可救。呜呼!痛哉!将殁!”
冯如为家为国,以恩以义,奋身立志,本其心知之明,而穷其欲作之事,精进不已,令世人惊。身后被追认为陆军少将,遗体安放于广州黄花岗,并立碑塔,被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弥留之际,嘱咐同志:“吾死之后,尔等勿因吾毙而阻进取之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
英雄走了,个年头过去,置身于冯如故里的土地上,我一直感觉冯如的英灵犹存,精神不死。
冯如家乡是牛江镇的昌梅乡杏圃村,村子不大,约有百来户人家,村中房屋不高,两层居多,黄墙青瓦,保持着几十年来的古朴状态。冯家老宅已不复存在,原址上筑起了一座6层高的“冯如纪念楼”。这栋楼是冯如海外嫡亲近年来捐建的,里面陈列着一些图片和冯家早年生活用品,但是长年不开放。冯如纪念馆在村东面。在乡亲的指引下,我们终于发现了村东有一座祠堂,步行到祠堂近前,果然是“冯如文史馆”。祠堂大门题:礼翁冯公祠,两侧有联:礼仪长济世,祖德永流芳。祠堂管理员是冯家嫡亲,得知我们从京城专程来访,热情极了,破例打开房门引我们前去参观。房门打开后,豁然开朗,这里是原汁原味的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厅堂正中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庄严塑像,纵深多平方米的展厅内,大量珍贵的图片、文物展现了冯如伟大的人生道路和精神风貌。
小时候,听过一首歌——《航标兵之歌》,其中有一句歌词,至今记忆犹新: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就是一座永不熄灭的航标灯。
冯如天资聪敏,少小爱动脑筋,喜欢动手用木棍、泥巴做玩具,经常别出心裁,在模仿中自由发挥想象。七八岁时,他就幻想人的双臂变成翅膀,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他把风筝做成宽大翼面,挂上两只小桶,让风筝承重高飞。年仅12岁却拉着表舅的衣衫不放,要远走异国他乡,把目光投向了蓝色的海洋,投向了大洋彼岸先进的工业文明国度。漂洋过海,要经过生命的死活考验,40多天的海上航行,如同过鬼门关。他挤在邮轮最底层的统舱,吐得死去活来,面如死灰。经历了渡海艰辛,他体验到人间冷暖,更加珍惜时光,要改变命运,必须要学本事,掌握技术。
作为12岁的童工,他踏踏实实,在船厂、发电厂、机器厂,认真学习机械加工、电工电机。年9月的广州《时事画报》报道:“冯如目睹美国工艺之精,心向往之。尝谓国家富强,由于工艺发达,必有赖于机器,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于是东至纽约埠,专学机器。教师见其年少颖悟,免收学费,冯君益加勉励,苦心孤诣者10年,于36种机器,无不通晓。”
当冯如得知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发明了飞机的消息时,深受触动,费尽周折,到莱特兄弟制造飞机的工场参观,明白了人类可以通过发动机产生动力,使机器飞上天。他的飞机梦从此诞生。年,在美国奥克兰唐人街的一间浅窄的工场中,他开始制造大量飞机模型,并尝试以一架自制飞机进行试飞。
年9月21日,是中国航空史上开天辟地的日子,是永远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日子。冯如驾驶自制的“冯如1号”鸭式结构双翼飞机,每片机翼长7.2米,宽1.9米,发动机为一台6马力的汽油内燃机,冒着强风作了为时20分钟的空中飞行,高度达4.5米,飞行距离米。试飞表明飞机性能良好,在中国航空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第一页。试飞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美国华人圈传播开来,冯如成了人们追捧的英雄。
年,冯如根据冠蒂斯“金箭”和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对设计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制造了第二架飞机,去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孙中山先生亲临现场,给予很高评价,赞道:中国大有人才!美国国际航空学会向他颁发了甲等飞行员证书。当地媒体《旧金山纪事报》以“中国飞行家的成功飞行”为题发表醒目消息,《旧金山星期日呼声报》以通栏标题“他为中国龙插上了翅膀”整版发表长篇通讯,冯如一时声名鹊起。后来,经过6次改进设计,年1月18日,冯如驾驶性能更加卓越的飞机在旧金山奥克兰上空试飞成功,这又是一次载入中国航空史册的飞行。飞机内燃发动机增大到75马力,飞机在地面滑行30.5米后,腾空而起,高度达12米,飞行米,历时4分钟。
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从航空报国再到航空强国,中国人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我们清楚地知道中国民机产业至少落后了30年,我们与成功的距离还很远,现在到了奋起直追的重要历史时刻,大好时机不容错过。冯如的奋斗史话是我们进取的精神力量,他像一座永不熄灭的航标灯,照耀着后来人追梦的目标,鼓舞后来人矢志不渝,奔跑前行。
第三章永不放弃
3有位哲人说:中国造不出自己的飞机,如同折断了翅膀的飞鹰,就要被开除球(地球)籍!振聋发聩。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开国大典时,飞过天安门广场的17架飞机与阅兵广场上整齐划一的骑兵队相映成趣,这些从战场上缴获收编的飞机循环复飞,为新中国的诞生增添了欢乐和希望。隆隆的礼炮声,使人忆起年8月,日本侵略者用多架飞机轰炸上海,成千上万的无辜民众不幸遇难,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受到粉碎性破坏,而在这些残墙断壁的废墟中,幸存的孩子在血肉模糊的亲人身边,抬起头死死盯着掠过天空的野蛮飞机,心底里默默起誓:长大后一定要驾驶着中国制造的飞机,抵御侵略,保家卫国!对中国航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设计师,就是这样被“炸”出来的,他们的航空救国、航空报国情怀就是在如此背景下产生的,以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以及吴兴世、程不时等为代表的前辈,在后来大型客机研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航空工业的正式起步是在抗美援朝之后,毛泽东主席指出,我们打了几十年的仗,建立了很强大的陆军,但是我们没有空军对付头上的敌人,我们有了建立海军、空军的条件,应当着手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强大的空军。尤其是空军,对国防极其重要,应当赶快建立!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云、开国元勋聂荣臻以及重工业部部长李富春随即着手筹划创建中国航空工业局事宜。周恩来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上是依靠他们(苏联),请他们帮助我们建成配套的航空工业,道路是由修理走向制造。我国的航空工业就是在这样十分困难的历史背景下,在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的决策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年7月,当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型初级教练机研制成功时,毛主席欣然表示,自从盘古开天地到如今,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国航空工业迈出了从修理走向制造的关键第一步,把国产飞机送上了蓝天。
现在北京东郊民航博物馆里陈列着的毛主席专机,是一架苏联伊留申设计局设计制造的伊尔14型飞机。年人民空军将这架飞
机改装成首长专机,毛主席乘坐过两次,那幅《毛主席在飞机上办公》的著名图片,就是在这架飞机上拍摄的。
毛主席对飞机情有独钟,他高瞻远瞩,曾十分幽默地对中航工业人士讲要先学楷书,再写草书。意思是中航工业要虚心向“苏联老大哥”学习。20世纪,中国航空工业主要依据苏联的设计标准、制造要求,模仿安24,研制了涡桨飞机运7。后来,老树开新花,一代天骄新舟60问世,在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上蹒跚前行。自主设计研发的运12勇闯海外世界,在通用飞机研制和适航标准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鼓舞人心。
回望中国大飞机之路,一波三折,令人倍感酸楚。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首次冲击开始了。年7月中旬,毛主席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的工业基础好,可以搞飞机。于是7月28日,空军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传达毛主席指示,上海要搞大飞机,定位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专机。
运10飞机搞出来了,尽管被明嘲暗讽为“+1”,但是这无疑是中国人追梦大飞机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来了,寒凝大地发春光,红墙外的白玉兰翘首蓝天,含苞欲放。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听取国防科工委刘积斌主任关于要上喷气支线客机项目的汇报后表示,国家民用航空市场大,对支线客机的需求多,发展支线飞机符合国情。
朱总理单刀直入地问需要多少钱。
刘积斌主任说至少50亿元。
朱镕基总理果断回应,可以给25个亿。又指示说,不能按军机那一套搞。
上民机项目啦!新支线喷气客机项目被列为国家新产业计划的12个重点项目之一,年6月14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新支线飞机项目立项。
中航工业第一集团群情振奋,调整思路、创新思维、创新体制,彻底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创立组建了新型项目公司——中航商飞,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明确市场观、客户观,明确走自主研发—国际合作的道路。
后来,随着国家大飞机C项目的确立,中航商飞整建制连同ARJ21-型新支线飞机项目归于中国商飞公司。如同田径场上激烈的接力赛跑,中国商飞不忘初心,永不放弃,艰难前行,攻克难关,ARJ21-新支线飞机告捷。年,中国飞行研究院副院长、首席试飞员赵鹏驾机首飞成功,实现了中国国产喷气客机零的突破。
年12月30日,ARJ21-飞机成功获取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是中国民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年6月28日,ARJ21-飞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由全球首家客户成都航空公司经营,执行“成都—上海—成都”航班运营,年又开辟了“成都—长沙—上海—长沙—成都”航线。
ARJ21-飞机开启了万里蓝天上有中国喷气客机的新纪元,是中国大型客机的开路先锋。
第四章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4年1月5日,时任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的金壮龙在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将“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大型客机项目与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国家项目工程一样,在立项之前就引起了高度的舆论白癫疯该怎么治沈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