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医生》是曾在大连市某新闻媒体工作的宋丽英记者应邀医院
有一次,我采访一位神经内科医生。有位患者的左手小拇指和无名指麻木(说得十分准确:无名指是一半麻木)。医生告诉他是尺神经出了问题,让他做个肌电图检查。患者没同意。他说,尺神经有问题,治疗不就得了,就不检查了。前不久,我左手拇指麻木了,自我诊断为“腕管综合征”。于是,我问了一位神经内科医生朋友,她说“腕管综合征”是由于周围神经卡压造成的,做个肌电图检查,看看神经受损情况再治疗。当时,我一下子理解了那位患者。我没有问为什么要做肌电图检查。不好意思?不是!是因为心里有点儿“怪怪的”(有猜疑之心),在想:已经知道了问题所在还要做仪器检查,岂不是“多此一举”?
近日,为了消除我心里的“怪怪的”,我决定采医院神经电生理科主任刘晓阳。她正是做“肌电图检查”的医生。
在三院门诊二楼的一侧,连着有五个检查室:肌电图室、诱发电位室、视频眼震电图室、TCD室、脑地形图室。这就是对于我来说很陌生的神经电生理科的检查室。这五个检查室都是做什么的呢?刘晓阳简单介绍,“肌电图”主要检查神经、肌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诱发电位”主要看神经传导通路的;“眼震电图”主要是看眩晕的;“TCD”主要是看颅内血管情况的;“脑电图”是看癫痫的。
刘晓阳进一步解释:大脑是人的司令部,控制中心,神经系统控制了人体,大脑中枢神经,离开大脑就是外周神经颅内的血管恰恰给中枢神经供养,如果他们有了问题,中枢神经就很难过。“脑电图”是人体没有受到外界刺激时,中枢神经的一种电活动,如果放电大了,人就受不了了,嘎一下抽了;“诱发电位”是给了一定刺激后,看中枢有啥反应,如果没反应,这个控制通路就有问题了,我们可以用它判断植物人,甚至可以判断脑血栓患者以后会不会痴呆;“眼震电图”主要研究人的平衡,不平衡就会晕。找到原因才能更好的治疗。在眼震电图监测下耳石症的复位,简直就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立竿见影,患者受益,医生特别有成就感。“肌电图”就像一个电工,像万用表一样一点一点的检测神经肌肉的情况。线路错综复杂,抽丝剥茧般地一点一点靠近问题真相,讲究逻辑推理,注意细节。给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其实,肌电图在很多行业应用很广。如,法医鉴定、选拔优秀的运动员和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航天员的训练、智能假肢等。
我问刘晓阳,这五种看似不同的检查,你都会做吗?晓阳说,都会做,但是更侧重于肌电图。科里的医生告诉我,别看我们主任只有30多岁,在肌电图检查方面,在大连也是出类拔萃的。
原来,刘晓阳从年开始专门学习和从事肌电图工作,师从于全国知名专家、医院肌电图诱发电位室的宋春莉教授。曾在上海医院手外科肌电图室进修学习,医院第一届华人肉毒毒素治疗学习班、医院全国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护学习班、上海医院全国Top20医院周围神经病诊断治疗学习班等接受过短期培训学习。正是这样不断地学习,刘晓阳的肌电图检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她正在与神经科一位主任协作,开展运动障碍病肌电图诱导下的肉毒毒素治疗,还开展了面神经麻痹及神经卡压性疾病的低频电刺激治疗。
刘晓阳很有创意地总结出“将肌电图分为外科肌电图和内科肌电图的不同检查分析模式”,使肌电图真正做到了个体化检查。在国内肌电图领域,医院影响较大,以“北欧的肌电图”著称。医院影响较多,称作“美国的肌电图”。刘晓阳认为它们各有特色,应用在不同领域,可以取长补短。在内科疾病上,她采用“北欧肌电图”,不易漏诊,对疾病的进展情况,治疗效果评价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不足是耗时长。在外科疾病上,她采用“美式肌电图”,有美式快餐一样的速度,对神经损伤定位准确就可以了。更有“科技含量”的是刘晓阳擅长对肌电图仪机器的参数设定调整,以及运动神经元病、视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诊断。
我问刘晓阳:像我这样手指麻了,到底要不要做肌电图检查呢?
刘晓阳回答:麻木疼痛是与感觉神经有关的。无力是与运动神经有关的。神经的问题当然需要检测神经。肌电图的检查可以增加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也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有神经受累,受累的部位、范围、程度,有助于对合理治疗提出指导,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例如,对于腕管综合征,如果电生理检测见仅累及感觉神经,那么可以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如果累及运动神经,则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