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防治
周围神经损害是麻风的一种主要表现,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及其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神经粗大、疼痛、局部皮肤麻木、闭汗、肌肉萎缩及神经血管的营养和功能受累等。由于麻风患者的免疫力、型别和病期不同,神经受损的数量、程度、形态和速度也各异。
神经损伤的部位麻风的神经损害主要发生在一些周围神经及其特定的部位。除皮肤的神经末梢外,多发生于位置表浅而体温较低的神经干。常见受累神经如下:
尺神经:在尺骨鹰嘴处的尺神经沟、上臂内侧和尺侧腕横韧带节段。
正中神经:在腕管部位的桡侧屈腕肌与掌长肌腱之间。
桡神经:肱骨后至三角肌附着处的桡神经沟部位及在接近腕部的挠骨小头处的桡浅神经节段。
腓总神经:腘窝腓骨小头后上方向上或向下的节段。
胫神经:胫后神经位于腘窝段和内踝后下方跗管的上端,胫前神经位于踝部屈肌侧韧带部位,在拇趾长伸肌肌腱及足背动脉处节段。
耳大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方中1/3部位的节段。
眶上神经:经眶上切迹出现于额部上方分布节段。
面神经:经面神经管出来后的节段。
损害的症状神经粗大
为麻风表现的特点之一。由于神经内的炎症反应和结缔组织增生,使神经干肿胀、粗大。
神经纤维变性
见于晚期或经过治疗消退后的各型麻风患者。神经纤维因充血、水肿、细胞浸润和变性增生,逐渐被纤维组织细胞所替代,因此神经干质地变硬,周径反而变细,此时功能障碍更为明显。
神经脓疡与钙化
神经干内因炎症反应剧烈产生组织液化坏死,形成结节状或梭形肿大,内含干酪样物质并形成脓疡。
神经疼痛
大部分粗大的神经都有神经痛,轻的时候有酸、麻、胀痛和触电感,偶尔碰到神经或按压神经时触痛明显。重的时候有自发痛,可放射到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影响关节活动,在夜间常影响睡眠。
神经功能障碍
感觉障碍是麻风临床表现最早、最主要的症状之一。有些患者在感觉障碍之前可出现感觉异常,如面部的蚁行感,有些患者在皮损出现初期有皮肤瘙痒。感觉丧失的规律一般是温觉先丧失,痛觉次之,触觉最后丧失。
除纯神经炎麻风外,绝大多数麻风患者早期有不同程度和数量的皮肤损害,如斑疹、丘疹、斑块、结节、浸润和少见的皮肤原发性溃疡等。
皮损的外观、形态、大小与其他皮肤病差异不大,且无特异性。但对个体来说,皮损数目、大小、形态、分布、边缘、表面和颜色的变化,取决于患者的免疫力、病期和反应状态。
由于个体的细胞免疫力不同,每个患者的皮损又有各自的特点。同一患者在不同病期,皮损可有不同,可以某一种皮损为主。在同一阶段又可有几种皮损共存,也可以某一种皮损为主。
皮损的分布除在腋下、腹股沟及头皮比较罕见外,身体其他部位都能发生。麻风常见的皮损有以下几类:
斑疹
为皮肤限局性仅肉眼可见的色素改变,既不高起,也不凹陷。斑疹一般较小,直径在2厘米以下,超过2厘米者称为斑片。根据斑疹的颜色分为浅色斑、红斑、色素沉着斑和徽章样斑4种。
丘疹
为高出皮面的丘状隆起,顶端尖或扁平,是真皮乳头层局限性炎症突起所致。
结节
为圆形或椭圆型半球状突起,因真皮和皮下组织的剧烈炎症而形成。其颜色因麻风类型和形成时间的长短而有差别。
斑块
为局限性隆起于皮面的境界清楚、面积较大的扁平块状损害。
弥漫性浸润
为一种广泛的以真皮内炎症浸润为主的损害,皮下组织也可受累。由于浸润程度广泛,在皮肤外观上一般很难看出变化。根据病变的深浅分浅在性弥漫性浸润和深部弥漫性浸润。
水疱
为隆起皮面、腔隙内含液体的局限性损害。多见于表皮下,为麻风患者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因手足易受机械或物理性外伤。故好发于肢端。
溃疡
组织的缺损和破坏超过表皮基底层以下者称为溃疡,溃疡愈合后留有疤痕。
萎缩为皮肤的皱缩和变薄,多为各型麻风皮损消退后的表现。
免责声明:此文章转自高密医学美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文中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黑龙江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颠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