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来讲都是一种灾难,医院,常规治疗方法是多组神经移位修复术,即副神经修复肩胛上神经、健侧颈7神经根修复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肋间神经修复桡神经等神经移位术。
这里重点介绍健侧颈7、肋间神经移位术后的注意事项及神经移位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
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后注意事项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是顾玉东院士年发明的术式,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奖项,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修复全臂丛损伤的不二选择,医院常规术式之一。但是每一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对于该术式后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如何正确认识术后反应和注意事项对于功能恢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后,我们常规需要固定头部和患肢,这是非常重要的术后治疗,一般固定4~6周。在术后3周内患者大都会出现健侧手的大拇指、示指和中指麻木不适,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肌力减弱。出现这些情况不必紧张和焦虑,这是正常术后反应,随着时间推移都会恢复到正常。从椎前路移位的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咳嗽、吞咽时手指的麻木,这也是正常的术后反应。
一般在术后一个月开始锻炼活动,主要动作就是内收健侧肢体,同时想着患侧肢体屈肘动作。这个一定需要用意念来锻炼,每天次,分3次完成,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这种锻炼可以持续到再次手术前,一般3个月后可以做三期手术,将桥接的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再次移位,修复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同样在4周后进行正规的锻炼和康复,训练的动作和前面一样,是加强健侧肢体的内收活动,同时想着患侧肢体的屈肘、屈腕、屈指,这样坚持锻炼一年左右就会出现功能的恢复。
由于健侧预颈7神经移位术大都是分两次完成,加上神经再生距离较长,因此需要恢复功能的时间也比较长,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其次要有锻炼的恒心,以及相信恢复的信心。乐观的态度、积极的锻炼对功能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肋间神经移位术后注意事项
对于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来说,肋间神经同样是重要的供体神经供区,医院,我们常规采用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主干或者三头肌肌支,也可以修复正中经。对于上中神经经干干损伤的患者,也可以采用肋间神经修复肌皮神经或者腋神经。
肋间神经一般可以切取2~4根,因此一般不会对患者的呼吸造成影响,但是对于年龄大的患者或者要幼儿,我们会谨慎考虑是否要切取肋间神经。但是对于部分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一定要切取助间神经,且要切取4根以上,这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
首先是呼吸困难或者活动时呼吸困难。这些患者往往原来就有胸腔积液或者助骨骨折等合并症,术后一两天出现呼吸不适不必紧张,越是紧张越会呼吸困难。这时可以和主管医生汇报自身感受或者吸氧治疗,一般三四天后就会好转。第二就是胸口疼痛不适。这与切取肋间神经的感觉支有关,也和患者自身体质有关,女性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早期对症处理即可。但是后期神经功能恢复后患者在触摸手背时往往会出现胸口疼痛不适,这其实是好现象,说明神经已经再生,随着功能的进一步恢复这种感受就会慢慢减轻。第三是出血、积血。这是术后早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住院期间,负压引流球每天引流量超过20毫升就要向医护人员汇报;出院回家了,若发现腋下肿胀或者切口不断流出新鲜血液,医院就诊。
特别提醒为了防止这种出院后再出血,我们都会要求患者不要一出院就把引流球拔掉,而是让患者带着回家,到第二天再观察。如果引流球内没有新鲜血液了,或者和出院时差不多,医院拔掉负压引流球。这绝不是我们偷懒或者遗忘了,而是因为患者在回家的途中因交通工具颠簸所致可能有出血反应,过早拔出引流球会使出血积压在切口内,导致血肿压迫修复的神经。这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希望所有做肋间神经移位术的患者都要注意。
肋间神经移位术后同样在一月后开始锻炼,主要动作就是用力呼吸时想着做伸肘、伸腕动作(修复桡神经),或者想着屈肘(修复肌皮神经)屈腕、屈指(修复正中神经),或者想着肩关节外展(修复腋神经)。每天至少次,分3次完成。
肋间神经移位术往往是所有神经修复术中最后做的手术,也意味着一期神经修复术的完成。患者在经历了多次手术后会感觉比较累,特别是年龄大的患者因此术后不要过于着急开始锻炼。要慢慢来,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恒,同时也要按照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
臂丛神经移位修复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臂丛神经移位修复术后功能训练一般在全部神经移位手术完成,并拆除头臂支架等外固定后开始。由于神经移位手术是用一种神经代替另一种神经的功能,因此锻炼的原则是以一个动作带动另一个动作。
常见神经移位术与对应的功能锻炼1
神经移位
副神经(代替)→肩胛上神经
锻炼方法
耸肩(带动)→肩外展
2
神经移位
膈神经(代替)→肌皮神经
锻炼方法
吸气(带动)→屈肘
3
神经移位
健侧颈7神经(代替)→颈6神经+颈8神经或肌皮神经+正中神经
锻炼方法
健侧肩内收(带动)→患侧屈肘、屈腕、屈指
4
神经移位
健侧颈7神经(代替)→颈5神经+颈6神经或臂丛神经上干
锻炼方法
健侧肩内收(带动)→患侧屈肘、肩外展
5
神经移位
肋间神经(代替)→桡神经
锻炼方法
吸气(带动)→伸时
每组动作每天应锻炼次以上,宜分早、中、晚3组完成,动作要缓慢到位。锻炼早期,主动动作还不能带动出被动动作,这时应该用大脑努力尝试想象该动作,以促进大脑功能尽快转换。
功能锻炼期间可以配合电刺激治疗,每组神经每天3次,每次半小时。
端午节快乐心手相连护理小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