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许多疾病有基因遗传、免疫变性等原因,疾病损害后果严重,无论在中医还是西医,都属于难治病。中医辨证施治,因人而异,治法多样,手段精准,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因此,中医药介入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擅长治疗
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脊髓炎及各种肿瘤疾病等。
重症肌无力
刘洋主任做客CCTV《健康之路》讲肌无力如何治疗
重症肌无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运动能力,患者应尽早采用中医药联合西医方法治疗,才能减少和避免西药的副作用,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刘洋主任常用锁头和钥匙的关系来比喻重症肌无力的病理:我们要打开锁头,就要把钥匙插入锁眼,一拧,锁头就打开了,如果锁眼堵塞了,钥匙插不进去,锁就无法打开。在神经支配肌肉运动时,神经和肌肉的连接处,也有钥匙和锁眼的结构,叫神经肌肉接头,肌无力时就相当于肌肉上面的锁眼堵塞了,神经这把钥匙不能把运动信号传递到肌肉,就发生了肌肉运动无力。应该讲重症肌无力的病人,神经是好的,肌肉也是好的,只是神经与肌肉的连接处,由于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衔接不好,神经不能正常支配肌肉运动,出现肌肉无力。
重症肌无力症状重症肌无力患者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可有如下症状:
(1)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甚至眼球固定。
(2)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讲话大舌头、构音困难,常伴鼻音。
(3)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4)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
(5)抬臂、梳头、上楼梯、下蹲、上车困难
刘洋主任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时强调“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的中医病机。古人说“筋,肉之力”,“人力在筋”。人有力无力不在肉厚,而在于筋是否强健。肝血养筋,肝血充足则筋强有力,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而运动无力,正像《黄帝内经》所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人的运动能力与肝血是否充足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更明确指出肝在五脏中主管耐受疲劳,叫做“肝者,罷极之本”。罷极就是疲劳,肝血充足就能耐受疲劳,肝血不足就容易疲劳。重症肌无力的眼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语言含糊、吞咽障碍、四肢无力等,都有不耐疲劳,稍微活动则无力明显,休息后改善,晨轻暮重的特点。
所以刘洋主任在治疗时就紧紧抓住补肝养血强筋主要原则,就是说把肝血补足了,筋就强了,运动就有力量,就可以耐受疲劳。再配合诸如补肾,因肾为肝之母,母壮则子肥。还需提振脾气,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强则气血来源充足等。
儿童重症肌无力病例重症肌无力患儿黄某,2岁,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人。年6月18日初诊。年初因感冒1月余,出现左眼睑下垂,医院诊为重症肌无力,予强的松20毫克/日,溴吡斯的明30毫克/日口服,症状好转,当强的松减至10毫克/日时,眼睑下垂同前,并出现颈左倾偏,父母焦急,网上寻医,医院刘洋主任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很好,特从福建来诊。经刘洋主任应用中药口服、外敷后,至7月25日,左睑抬举已近正常,颈已不偏,开始减服强的松药量。至10月25日,强的松已减完停用。11月上旬,溴吡斯的明也已停用。肌无力症状完全消失。停用西药一月后,中药也逐渐减量,现在中西药物全停,已达到完全治愈。
儿童重症肌无力多为眼肌型,眼睑下垂是显著体征,容易被他人察觉。有些患儿也伴有全身无力的表现,如婴儿的安静少动,哭声低弱,不愿吞咽;儿童的行走摇晃,容易跌倒,奔跑不快等。不管眼肌型,还是全身型,如果尽早进行中医药治疗,一般半年到一年可以治愈。因为儿童少有情绪影响,家长也尽心尽力,所以治疗效果既快又好。
成人重症肌无力病例白女士,33岁,山西太原人。年7月8日初诊。年9月出现右眼睑下垂,复视,伴眼球凸出,诊为甲亢,重症肌无力,服用2次碘,出现甲减,现优甲乐75微克/日1次口服,溴吡斯的明60毫克/日2次口服,特从山西慕名来诊。经刘洋主任应用中药口服、外敷后,随即自行停用溴吡斯的明。至8月13日复诊,抬睑改善,复视消失。至9月17日三诊,右睑抬举稍差于左侧,左眼球凸出,FT3、FT4从降低恢复至正常,TSH下降明显。11月8日四诊,自觉右睑抬举略感不适,但观察双睑抬举一致,双眼裂等大,FT3、FT4、TSH均在正常范围,达到临床治愈。
成人重症肌无力患者,少部分是由儿童肌无力未能治愈迁延至成年。眼肌型和全身型都不少见。由于成人受心理情绪、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疾病危害认识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治疗的随意性较大,疗程要比儿童长,也容易反复,如果认真坚持中医药治疗,可以减少或停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减少斯的明药量,这样就可减轻或避免西药的副作用,有很好的生活工作质量,大部分可以获得临床治愈的效果。
多发性硬化
刘洋主任做客《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讲多发性硬化治疗案例
多发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有较高的发病率、慢性病程和青壮年易患而备受重视。其临床特征为发作性视神经、脊髓和脑部的局灶性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担任自上向下传导运动神经信号、自下向上传导感觉神经信号的功能。白质的结构就像通信电缆,里面是若干条相互绝缘的电线(神经纤维),如果在某一段或某几段的几条电线的绝缘层坏了,那么,通信信号就不能正常传递,还会互相干扰。这个绝缘层,就像神经纤维的髓鞘,髓鞘脱失了,神经纤维就不能正常传导神经信号。如果是运动神经纤维脱髓鞘,就会出现肢体无力甚至瘫痪,如果使感觉神经纤维脱髓鞘,就会出现肢体麻木感觉障碍。临床往往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同时脱髓鞘,无力瘫痪和麻木紧束共同存在。影响到视神经,就会出现视力模糊,甚至一时失明。影响到自主神经,还可见尿便排泄障碍。
多发性硬化症状多发性硬化的症状取决于脑、脊髓、视神经脱髓鞘的部位,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体征呈反复复发缓解过程。较为常见症状有:
感觉异常——如肢体发冷、麻木、刺痛或搔庠、蚁爬、虫咬。
视觉障碍——如视物重影、模糊或颜色缺失,多为单侧。
精神症状——如兴奋、淡漠、疲乏、反应迟钝
运动障碍——如强直、瘫痪、肌肉无力、四肢痉挛。
平衡障碍——如行走困难或震颤。
肠和膀胱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便秘。
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或性欲减退。
疼痛——如眼球后疼痛、四肢或背部疼痛。
医院刘洋主任在对多发性硬化症进行中医病机分析时,针对这个病的症状复杂,病情反复复发缓解,20-40岁女性多发,高纬度寒冷地域发病率高的特点,认为女性20-40岁正是经、孕、产、乳较为集中的时期,容易耗血伤血出现血虚;高纬度寒冷地域多发,与感受寒邪有关;急性、亚急性发病,病情反复复发缓解,症状复杂多样,视力下降等,符合风邪致病的特点。因此,刘洋主任提出多发性硬化的基本病机是肝血虚寒生风。
确立了暖肝散寒补血驱风的治疗原则。由于具体病人神经脱髓鞘的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体征也不相同,在治疗时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变化用药,不能一概而论。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达到①促进达到完全缓解;②缩短达到完全缓解的时程;③延长缓解期时间;④减少复发;⑤减轻复发的损害程度;⑥减少或消除神经损伤病灶等效果。
多发性硬化病例赵女士,23岁,山东青岛人。初诊:年5月3日。患者于年4月突发肢体麻木无力,视物模糊,MRI有颅内多发性脱髓鞘病灶。于年9月和年4月又两次加重,现强笑,语言简慢,双侧肢体无力,右侧甚于左侧,不能自己站立行走,须他人夹持双腋前送方能勉强移步,怕冷,舌淡苔腻,脉沉,双尺尤甚。予生地25、生炙黄芪各25,竹叶、生石膏、茯苓、怀牛膝各20,五味子、当归、党参、节菖蒲、远志各15,桂枝、赤芍、泽泻、厚朴各12,干姜、川芎、杏仁各10,炙麻黄6。服药仅10天,其母发短信,说病人已经自己能走10米远了。以后短信联系,上方稍事加减,或加玄参、麦冬滋阴,或加牛膝、桑葚强肾。
至年10月10日,病人自己从青岛独自来京第二次就诊,强笑已不明显,右下肢仍有无力感,偶麻,仍怕冷,但行走功能基本恢复,舌暗苔腻,脉双尺沉,右尺甚。予生黄芪35,生地25,怀牛膝、寄生各20,竹叶、桂枝、生苡仁、菖蒲、狗脊各15,党参、郁金、五味子、当归、独活、苍术各12,川芎、干姜、黄柏各10,炙麻黄6,病人以后皆自行来诊共3次。至年9月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功能保持较好,年已结婚怀孕。年生子,分娩后3月余病情复发(本病流行病学特征),右侧面瘫、肢瘫,在医院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刘洋主任予中药治疗半月,“嘴不歪了,走路基本正常了”。目前还在中医药治疗中。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遗传性的肌肉疾病,以缓慢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临床特点。最多见的是假肥大型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儿母亲常常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病人儿童期发病,表现踮脚,鸭步,走路摇晃,易跌倒,双腓肠肌粗大坚硬,行走无力,常须大人抱持,不能奔跑,上楼困难,起床时有Gower征(俯卧、弓身、手按足撑膝,方能站起),血清肌酸激酶(CK)异常升高。孩子体态生长发育异常,导致残疾,丧失生活能力,并影响寿命。由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基因的缺失或突变等异常导致,目前西医尚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刘洋主任认为,本病当属于中医儿童发育的五迟五软,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俱虚,假性肥大又属于痰结,以补肾健脾化痰法治疗。虽然中医药改变不了基因的缺陷,但可以努力争取把这种基因缺陷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维持病孩与同龄人一致的正常发育和肌肉运动能力,待医学进步可以进行基因修饰,疾病就可以得到根治,同时,孩子的发育和寿命也没有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