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尺神经损伤感染
尺神经损伤治疗
尺神经损伤饮食
尺神经损伤医院
尺神经损伤用药
尺神经损伤特征

医案惊奇第27期术后气促平卧不达30

万金花完疾犹在,免费康复病退却

一名基础状态良好、可以一口气爬上7楼的患者,体检发现前上纵隔肿物,并行了开胸肿物切除术,术后本该皆大欢喜,其乐融融,却出乎意料地出现反复气促、呼吸窘迫,不能脱离呼吸机,究竟是何原因?有无解决方法?且听下文分解。

01病史简介一名68岁老年男性患者,入我院2个月前体检发现“胸腺瘤”后,医院行“全麻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胸腺囊肿),术后带气管插管回病房,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半卧位)生命体征平稳。患者麻醉复苏、意识清醒后即开始有“胸闷”症状,当时生命体征仍平稳,通气模式逐渐降级,直至拔除气管插管改经鼻导管吸氧。术后当天晚上患者反复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咳少许白痰,当地医生查体见“心率快、血压高”等,考虑不排除“心功能不全”,予抗心衰处理,可好转,但症状仍反复,术后次日起,予无创通气(ST,IPAP17cmH2O,EPAP5cmH2O)治疗后,患者觉症状明显好转,约4-5天后患者尝试坐起及下床行走,自觉坐起或站立位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平卧即加重。患者儿子是当地有名的呼吸内科医生,他的团队联合胸外科团队为患者的病情做了非常详尽的分析和检查:肺功能提示“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FVC占预计值42.95%,FEV1/FVC83.69%”;胸部CT见“双下肺炎症,未见肺血管栓塞”。考虑肺部感染的程度不足以解释严重的呼吸困难,因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术后常见并发症,不能排除“重症肌无力、膈肌麻痹”等,进一步检查提示:血清抗骨骼肌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抗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连接素抗体(+);肌电图见“双侧腓总神经波幅降低、双侧尺神经减慢、余肌肉运动传导速度、感染传导速度正常,未见肌肉纤颤电位、正锐波、束颤点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正常”;站立位胸部透视检查见“膈肌运动正常”。检查并未发现“重症肌无力”有力的证据,但仍不能完全排除,该院医生给予了“鼠神经生长因子”、“溴吡斯的明”、“醋酸泼尼松”等试验性治疗,但效果也不明显。1个月后患者出院在家调养,平卧后月30秒内即出现胸闷、气短,吸气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头皮充血、发热感,吸空气下平卧不能超过1分钟,夜间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下才可平卧休息。爬1层楼即气促,平地行走速度减慢,转入我院前可爬3-4层楼,无吞咽困难,无眼睑下垂。因最终无法确定是何原因引起呼吸困难,患者儿子黄医生想起参加过郑则广教授的“4S呼吸康复培训”,因此,他联系到郑教授,期望进一步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解决其父亲的呼吸困难的难题。02入院诊治

入院后我们了解到患者有吸烟史,约1包/天*20年,戒烟30年。平素体健,术前可一口气爬7楼,1年前曾去西藏高原地区自驾游。没有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查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吸空气下坐位时血氧饱和度99%,呼吸平稳,呼吸频率20次/分,卧位时血氧饱和度94%,呼吸急促,呼吸频率约30次/分,吸气时腹部下陷,呼气时腹部膨隆,平卧不能超过1分钟,卧位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IPAP16cmH2O/EPAP6cmH2O/FiO%)血氧饱和度97%,坐位及平卧位时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四肢肌力5级,余无特殊。

平卧位矛盾呼吸

入院后,郑则广教授查房,判断患者主要诊断为:1、呼吸困难查因;2.胸腺瘤切除术后。郑教授分析:患者入院(年7月6日)血气为:PH7.,PCO.5,PO.6,FiO%。提示低通气二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的原因是二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分为泵衰竭和肺衰竭,前者是由于呼吸驱动力不足(呼吸运动中枢)或呼吸运动受限(周围神经麻痹,呼吸肌肉疲劳,胸廓畸形)引起呼吸衰竭,称为泵衰竭;肺衰竭是由于气道阻塞、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病变、胸膜疾病等所致,称为肺衰竭。患者外院术前、术后多次复查CT显示基本可排除气道、肺组织、肺血管等原因引起呼吸困难。

图1-2:术前胸部CT,肺实质无明显渗出、病变,左上纵隔占位

图3-4:术后1天胸部CT,见双下肺(右下肺为主)少许实变渗出,纵隔肿物已切除,未见肺栓塞

图5-6:术后2周胸部CT,双下肺渗出吸收,双肺散在少许纤维条索,纵隔肿物已切除

因此,郑教授判断: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泵衰竭所致。再者,因为患者站立位无明显呼吸困难,如果是呼吸中枢驱动的问题,应该跟体位没有关系。因此,呼吸困难应该源于外周传导神经及呼吸肌肉。呼吸肌肉包括吸气肌肉和呼气肌肉,吸气肌肉包括膈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肋间肌等,其中最重要就是膈肌,呼气肌肉主要是肋间肌、腹肌。患者有胸科手术史,平卧位吸气困难,吸气时腹部膨隆,表现为矛盾呼吸,提示膈肌麻痹。

膈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由颈部C3-C5神经根发出的膈神经支配。凡影响膈神经传导、膈肌收缩或影响膈神经-膈肌电机械偶联的因素均可引起膈肌功能障碍。膈肌功能障碍包括单侧或双侧膈肌上抬、膈肌乏力及膈肌麻痹。

常见的引起膈肌麻痹的疾病包括:

单侧膈肌麻痹与双侧膈肌麻痹在症状、辅助检查表现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见下表:

单侧膈神经麻痹及双侧膈神经麻痹临床表现有所区别,总体来说,双侧膈神经麻痹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更明显,对肺功能影响更显著,站立位影像学检查时,因为有重力作用加持,膈肌麻痹变得不那么显著,站立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单侧膈肌麻痹,双侧膈肌麻痹则不敏感。本患者是否由于胸腺瘤手术引起膈神经损伤、导致膈肌麻痹,需要进一步明确。膈肌麻痹的确诊有赖于呼吸力学检测及膈肌电生理检查。因此,我们为患者安排了进一步针对膈肌的检查:

1、膈肌超声检查:半坐卧位45度左右,正常呼吸下,膈肌移动度0.23cm(正常值1.5cm~2.1cm),呼气末膈肌厚度右侧0.16cm、左侧为0.17cm(正常值0.22~0.32cm)。结果显示:膈肌厚度明显变薄,膈肌活动度明显减弱。

2、影像学检查:

图7:站立位自然吸气+呼气:双侧膈肌上下轻度移动;平卧位自然吸气+呼气:双侧膈肌移动不明显

图8:;BiPAP下,站立位吸气+呼气:双侧膈肌上下轻度移动;BiPAP下,平卧位吸气+呼气:双侧膈肌上下移动不明显

3、膈肌电生理检查:最大口腔负压:-21cmH2O(正常男性-80cmH2O,女性-70cmH2O),吸鼻跨膈压4.3cmH2O(正常值80cmH2O),吸鼻食道压22.8cmH2O(正常值70cmH2O);磁刺激诱发膈肌肌电,未检测膈神经传导及膈肌诱发电位。结论:双侧膈肌麻痹。

附上磁波刺激的肌电图

经过针对性检查,我们已经确定患者呼吸困难的原因就在于膈神经传导障碍、双侧膈肌萎缩变薄、双侧膈肌麻痹。但膈肌麻痹的原因仍不是很明确,纵隔肿物切除对于胸外科来说,属于一般级别的手术,难度应该不算很大,基本不可能存在手术因素导致膈肌断裂。因此,此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膈肌麻痹,实属罕见。双侧膈肌麻痹患者通常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膈肌折叠术通常效果不佳,可以考虑膈肌起搏器。

于是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1、考虑到再次手术的创伤,患者暂不愿意考虑外科膈肌起搏器置入。

2、尝试经食道膈肌起搏:经食道置入起搏器,但能使膈肌收缩的电刺激阈值较大,患者难以忍受。

4S呼吸康复显神功

双侧膈肌麻痹没有现有的康复方法,基于4S康复理念:简单(Simple)、有效(Satisfy)、安全(Safe)、省费(Save)的原则,我们指导患者采用简单的呼吸模式:患者采用平卧位,主动深慢吸气后主动咳嗽,为了避免患者咳嗽疲劳,指导患者采用轻轻咳嗽的动作,保证能长时间进行。开始患者仅能坚持该呼吸模式5分钟,终止的原因不是呼吸困难,而是腹肌和腰背肌酸痛,经过一周的呼吸模式训练后,腹肌和腰背肌酸痛逐渐减轻,且在没有无创呼吸机的前提下,患者由入院时平卧时间不超1分钟,逐渐增加至40分钟,随后出院,继续居家康复。

03专家点评

郑则广教授点评

在正常情况下,呼吸运动的吸气是主动的过程,呼气是被动的过程。吸气主要靠膈肌,呼气是通过吸气扩张的胸廓恢复初始位置而实现。双侧膈肌麻痹,主动吸气不能通过膈肌,而是通过肋间外肌、胸锁乳突肌来实现,站立位膈肌由于重力作用下坠,双侧膈肌活动度随胸腔压变化而有少许上下被动活动;卧位时,由于腹压增高,膈肌被动上提,胸腔压升高,抵消了肋间外肌和胸锁乳突肌吸气所产生的胸腔压改变,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本患者所采用的深慢吸气后的轻咳方法,刚好将呼气从正常的被动过程转变成主动过程,将吸气从正常的主动过程转变为被动过程。患者咳嗽时,由于腹压迅速升高,推动膈肌上升,达到加强呼气的作用,咳嗽呼气后,腹肌松弛,增高的胸腔压推动膈肌下摆,表现为腹部的外鼓。这就形成了特殊的腹部呼吸运动特点,咳嗽时腹肌收缩后立即外鼓的表现。

正常情况下,呼气肌肉不动用,本患者开始咳嗽呼吸模式时,仅能维持5分钟,就表现出腹肌背部的酸痛,经过锻炼后,腹肌背部酸痛逐渐消失,且维持时间逐渐增加,这提示:采用呼气主动、吸气被动的呼吸模式是解决双侧膈肌麻痹的康复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介绍

医案惊奇第1期——拨开云雾见晴天医案惊奇第2期——聆听患者的“心声”医案惊奇第3期——三思,请刀下留人医案惊奇第4期

妙龄女子肺空洞何方妖怪下重手医案惊奇第5期

康复治疗的奇迹: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医案惊奇第6期

年轻女子得怪病,辗转7月终确诊医案惊奇第7期

胸内积水“因”难判,原来竟是“它”捣乱!医案惊奇第8期

红斑狼疮可致肺损伤?多学科会诊破解真相医案惊奇第9期

从无药可治到顺利出院,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奇迹?医案惊奇第10期

咯血觅真凶,气管镜相助医案惊奇11期

病情好转又恶化,究其原因好可怕医案惊奇第12期

异病同相,殊途同归,复杂的肺动脉高压,如何步步为营?医案惊奇第13期

踏血寻“霉”医案惊奇第14期

肝肺“生疮”,油腻大叔险丢命医案惊奇第15期

战胜“超级细菌”的“秘密武器”医案惊奇第16期

精神焦虑引起气促?真相却没那么简单医案惊奇第17期

看山是山,看水不是水——假性胸腔积液终露庐山真面目医案惊奇第18期|白化病盲人按摩师肺部纤维化病变,是先天因素还是职业原因?医案惊奇第19期

绝处逢生、跌宕起伏、化腐朽为神奇医案惊奇第20期

花季少女车祸后气管闭塞8年后介入治疗重获天籁医案惊奇第21期

植肺除魔获重生,精准治疗续生命

医案惊奇第22期

忽隐忽现的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原因竟是?

医案惊奇第23期

“医尔摩斯”探案追踪——逃不掉的“诗”

医案惊奇第24期

“血”上加霜的“肺炎”----猜中开头,却不一定猜到结局

医案惊奇第25期

朽木搭桥,花季少年的一次一波三折的诊治经历

医案惊奇第26期

纵然历经沧桑,助力返璞归真

编辑王文熙

责编梁文华杨子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x.com/cssssys/5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